长春120救护软硬件再升级 GPS定位派车节省3分钟

20.01.2016  12:16

售价280万元的救护车是目前世界上通过能力最强的救护车 新文化记者 王强 摄

1月19日下午2点, 长春 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接到呼救电话,一女子感冒乱吃药,产生药物中毒反应,而13辆车全有任务,调度系统显示无车可派,怎么办?最终,升级的调度系统新功能解决了此问题。

“新的功能与旧的相比,为抢救节省了3分钟的时间。”调度指挥中心科长闫丽影说,未来,系统再升级后或可达平均反应8分钟到达现场。

软件升级

GPS定位 派车节省3分钟

1月19日下午2点,在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电子地图,发现一辆急救车的车辆状态,正在吉大一院送病人进行交接,该急救车是离呼救人最近的车辆,“通过软件分配任务,和急救车联系后,发命令单给急救小组,通知其附近有危重病人。”闫丽影说,据系统显示,该车辆6分钟到达救护现场。而该次调配车辆,正是升级的调度软件新功能之一。

在这6分钟的时间内,为了掌握病患的实时情况,调度工作人员回拨电话详细了解症状,并指导呼救人清理呕吐物,保证患者呼吸顺畅,并要求对方保持电话畅通,等待急救医生到达现场,“急救窗口前移,能挽救生命,负责回拨的大部分是护士,平时也经过严格的学习和培训。”闫丽影说,该病患按医生分析,可以自行前往医院,但呼救人焦虑,而病患本身无力、恶心,有呕吐的表现,所以就近安排急救车。

“掌握急救车辆资源的情况,与调度台相连接,靠的是GPS定位系统。”闫丽影说,而系统升级前,是看不见车的,如果显示13台车全有任务,就只能加派人手,挨个车辆拨打电话,询问是否有任务,这样至少耽误3分钟时间。

软件功能

调度指挥更立体化

据了解,长春急救中心现有一个120调度指挥中心以及在长春市内六个辖区的14个急救站,日值班急救车辆13台。每个急救电话需要60秒钟内授理完毕,之后,调度的急救车在指挥中心屏幕上可以监控到线路行驶情况,车上医生可以通过电话联系,有针对性地和病患家属沟通,判断病情,并给出最佳的解决办法,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

闫丽影说:“急救窗口的前移,有效地对危重患者家属进行指导,会很大程度上挽救重患的生命。”

在调度指挥中心,闫丽影现场介绍了一次完整的急救过程。系统上的相关急救信息通过电脑大屏幕体现,系统由拨打电话开始,全程进行录音、记录,之后迅速调度急救车辆,分配最近的车辆,并沿途可监控救护车行驶路线,找到最有效的路径到达现场。闫丽影说:“根据数据观察,动态调度,保证就近提供车辆,也就是说,车辆在哪,服务半径就在哪。”

在急救过程完成之后,通过系统的管理软件功能详细记录包括急救车流向和轨迹,急救人员进行的诊断治疗和产生的费用,在该软件上一目了然。

未来目标

目标是平均8分钟到现场

未来,随着系统的继续升级,会更加的强大,主要体现在对急救车辆更加科学的计算和调度,比如以最佳的路径,最短的时间到达抢救现场,“我们的目标是,平均8分钟可及区域或半径。”闫丽影说,这是努力的目标。

目前,根据平均反应时间(有短有长),长春市为9分34秒,指的就是急救车从出发到抵达现场的平均反应时间。“当系统更完善,系统能更好地提供决策依据,更合理地使用急救车辆。”闫丽影说。

急救装备

啥救护车卖280万元?

19日上午,新文化记者在长春急救中心见到了一辆奔驰全地型越野型急救车,可拉载病患四人,且能跋山涉水,售价高达280万元,是目前世界上全天候、全地形通过能力最强的救护车,轮胎高达1.2米,且防滑性能出色。

另外,现场还有一辆医疗救援储备车,售价70万元。该车作为支援用车,可装载10套急救设备,且还有急救照明系统,覆盖百米范围。

数据显示

每周末饮酒过量呼救的多

闫丽影介绍,新升级的系统会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数据库,一天、一周、一年或者春夏秋冬四季,每个时间段,针对的哪一类病人,容易发生什么样的疾病,都会有据可查、有据可依,这样,就为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以和急救医生做到了提前的预警,有了更好的应对措施。

闫丽影说,比如每个星期五,也就是周末期间,因为饮酒过量,引发的疾病增多,拨打急救电话的就较多。这样,每个周五,有此数据支持,就可以提前预警,提前应对。

根据该系统的统计,目前,在长春市每周一的呼救量最大,因为相对来说,在度过周末后,出行人多,而老人周末可能也很劳累,意外事件产生的频率就较高。

根据季节来说,每年的四、五月和九、十月时间段,因为季节变换,呼救量就会特别大,这主要是因为温差相对高,而气温恒定时就比较稳定,比如现在,虽然较为寒冷,但气温温差不大。

闫丽影介绍,通过这些数据的支持,指挥中心辅助决策,就会更好地调整急救资源,急救力量。

新文化记者 唐奇 实习生 李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