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的新画卷

16.07.2015  10:24

  我市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七月的田野里,玉米、水稻等农作物长势喜人。榆树市五棵树镇一片农田上空,一架小型农用飞机快速飞过,均匀喷洒农药。

  “这是第一年用飞机喷药。”田丰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卓说,现在正值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合作社专门租用了这架飞机开展航化作业,“飞机一天就能完成100公顷玉米的喷药作业,不仅节省时间,作业效果也更好!

  农民自己租飞机给农田喷药,这在我省还是首次。从过去的人工喷药到拖拉机作业,再到飞机航化作业,农民植保作业方式的改变,是我市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努力探索具有长春特色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不断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农业生产由数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肥沃的黑土地上,每天都在发生着令人惊喜的新变化,绘就一幅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动人图景。

   推广新技术新模式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这几年我用的都是保护性耕作技术,这技术真不错,耐旱、产量高,你看这大苞米长得多好!”看着田里一人高的玉米,九台区城子街镇陈家村农民张显文喜上眉梢。在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越来越多农民的认可。今年,我市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6万公顷。

  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是我市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环节。几年来,我市通过加强农业科技集成推广应用,农机农艺结合,良种良法配套,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建设万亩粮食高产示范片120个,建设机艺结合示范点100个,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八大类1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完成投资3.2亿元,引领和示范作用显著增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农机作业率达到76.5%,玉米机收率达到50.1%,水稻机收率达到80%,在榆树、德惠试点农业航化作业6.7万公顷,并启动了“智慧农业”“大田作物病虫害预警中心”等农业信息化建设项目。

  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不断完善,换来粮食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去年,我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16.6亿公斤,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为了推广长春优质大米,我市去年召开大米品牌建设推进会,拉开了“长春松花江大米”品牌建设的大幕。经过一年多的展销、推介,长春松花江大米声名远扬,成为我市一张闪亮的“白金名片。

  今年,我市继续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快重大增粮技术推广步伐。除了继续推广16万公顷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外,还新增水稻钵育机插3300公顷,农业航化作业试点扩大到13.3万公顷,并建设100个机艺结合示范点,农作物耕种收综合农机作业水平力争提高到78%。

  为了更好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我市今年加快推进榆树、农安两个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的水利化、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今年,我市还将积极打造新型现代农业园区,力争将其建设成我市现代农业产业的集聚区、农业现代化生产的展示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区、农村改革的试验区。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黑土地添活力

  “我家的地都交给合作社种了,啥也不用管,年底还能领到分红。”在长春打工的榆树农民李明学说,他在外面打工,一年可以挣两份钱。在我市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很多农民都将土地交给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耕种。

  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我市通过采用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截至2014年底,我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到11917个,家庭农场发展到1289个,农村流转土地面积3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4.6%。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集体产权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按期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实现良好开端。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构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并设计一套有利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体系。为此,今年我市出台了《长春市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若干意见》,提出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今年力争新增农民合作社1600家,总数达到13500家;新增家庭农场700家,总数超过2000家;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4.5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7%;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超过300家;通过建设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组建农业贷款担保公司等方式,引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健康发展。

  开网店、做电商,如今正在成为我市农民的新时尚。去年,我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开通,上线企业300多家,上线商品6000多种,实现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整合资源集中打造电商平台,突出长春特色,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推进电子商务和实体流通相结合,完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构建冷链物流体系,推进各种形式的对接直销。

   调整农业结构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近年来,我市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精品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都市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近日,吉林正大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厂项目在榆树市奠基开工。该项目计划投资17.42亿元,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加工肉鸡1亿只,销售鸡产品22.5万吨,年产值可达41.96亿元,将成为推进我市县域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又一龙头项目。

  一户户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红火,一栋栋温室大棚里瓜菜飘香,一个个养殖小区里猪肥牛壮……截至2014年底,我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763亿元,开工建设项目110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95户。畜牧业总产值实现276.6亿元,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117.7万吨、35.1万吨和6.7万吨。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00个。园艺特产业实现产值178亿元,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7.6万公顷,总产量41.5亿公斤,涌现出大批极具活力的农家乐、采摘园、QQ农场、私家菜园等连接二三产业的新型业态。

  “我市将继续围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做文章,按市场需求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我市将努力实现一二三产联动、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发展高效种植业。今年,我市将优先发展蔬菜、水果、花卉苗木、食用菌、马铃薯和现代都市农业六个产业,走建基地、拓市场、打品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之路,力争实现园艺特产业总产值187亿元。

  为稳步发展畜牧业,我市将加速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以及1000万头生猪、500万头肉牛、100万只羊、4亿只肉鸡和6万头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力争使畜牧业产值实现300.2亿元,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460亿元。同时,以建设国家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为目标,构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骨干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经营机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记者 袁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