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礼数额一路狂飙 榆树男子随礼随到随不起

18.03.2015  11:42

一家喜宴上,市民正在随礼

春节过后,又有一大波喜事来袭。农村的亲戚,城里的朋友,各种婚礼寿宴,应接不暇。昨日,榆树市民吕先生致电本报,他表示,最近朋友不少办喜宴,各种宴请理由,让他真心有些招架不住。他希望不必要的宴请能少些,因为对于普通家庭的他来说,随礼已经成了一种负担。对此, 吉林 省政协委员、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冯堤认为,送礼金是去道贺,不应成为负担。

负担>>    宴请太多成了负担

榆树市新庄镇吕先生表示,最近村里很多人办喜宴,有的是婚礼,有的是订婚,还有的是盖房子乔迁之喜,更有在房子动工前的开工喜宴,对于这些各种名目的喜宴,他真是有些难以负担。

吕先生介绍,他就是一个农民,农忙的时候在家种地,不忙的时候,他会到城里打工,一年也只能赚上2万多元钱,现在宴请的人多,弄得他也不得不去,甚至有些吃不消。“正常的人性随礼都可以,可是如果啥事都通知去,实在是有些难以负担,有的邻居过50岁的生日也大操大办,每次随礼都得200元,作为一个农民家庭真是负担不起。”为了邻居之间的面子,吕先生又不得不去参加,这令他也很无奈。

增长>>      随礼数字增长速度惊人

对于吕先生的遭遇,记者也做了随机采访,春节刚过,喜事接二连三,应接不暇。请帖收到厚厚一摞,有为父母办寿宴的,有办婚礼的,也有一些奇葩的。家住吉林省公主岭市农村的于女士告诉记者说,“现在一年随礼的钱就要就要五千元左右,而家里一年收入也就四万元左右,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种负担。普通邻里关系的每一份礼最少也要一百元,因为拿少了都不好意思去。而在我结婚的年代,也就是1991年,那时随礼也就五块钱,最多也就二十块钱。”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这二十年时间里,礼份子整整涨了二十倍。二十年前的城里,那时普通同事之间,随礼都是20元或30元。而现在,亲人之间最少也要一千以上,普通朋友最少也得五百。从事饭店管理工作的田女士说:“我们店里一位服务员结婚,我就包了五百元红包,好闺蜜过生日我也给买了一千块的礼物,朋友第一次抱孩子来我家串门就给孩子一个红包,里面装了五百元,孩子打开后还偷偷告诉他妈妈:‘才五张。’而我的工资最多时五千元。一过年真是压力山大啊!”田女士还笑着说,希望她也快点结婚,快点生孩子,好把以前随出去的钱挣回来。

奇葩>>      那些奇葩的宴请理由

现在办喜事收礼在农村已经成了一种风气,为此有很多人就觉得自己吃了亏,因为老人还年轻,孩子还小,自己却随礼随了好多年,但真的是没什么理由办一次宴席。这时就出现了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理由。据家住公主岭的60岁的李大爷介绍,早些年,如果谁家的牛生下两头牛犊也是要摆一次宴席的,再比如房子失火,大病初愈,房子迁居,刚出生的孩子的满月酒和百天宴都要办。更有甚者,连死者的烧头七也要大摆筵席。

家住吉林省榆树市的吕先生表示,他生活在农村,春节时大家都吃的不错,这时有好多村民借此机会大摆寿宴,原本是七八月份才过生日的老人都挪到了二月初二之前办,原因就是这样能省下不少菜。但是这样办酒席的实在太多,有时家里人分开去都忙不过来。今年他从春节到现在随礼数字就已经达到了四千多。在城里工作的李先生说还有更奇葩的,他说,同学在二月二结婚,便发布朋友圈,说能来的尽量来,不能来的我有各种银行卡、支付宝,最好是微信红包。

专家>>      希望办宴请是情谊的传递

酒席吃多了也是一种负担,随着礼份子越来越大,三千块钱礼份对家庭条件好的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对条件一般的人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要让亲情友情体现在钱的数字上,因为钱并代表不了感情的深浅。多多走动来往和关心才是一种最好的情感表现。那些奇葩的宴席能不办就不办,那些钱到人不到的礼早已经不带着情分的味道,令人哭笑不得的宴请理由沾了钱就成了一种烦恼。

对此,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员冯堤介绍,中国人注重礼尚往来,因为这是中国的文化,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古人即讲究礼尚往来,现代人也不例外。在20年前,城里人随礼一般都是工资的十分之一,大概是20元到30元左右,那时候讲究的也是一种人情味的传递。而对于宴请不应该有攀比的心里。如果把结婚和祝寿都挪到正月来办,也是一种很好的风俗倾向,但是如果通过宴请从中巧立名目收取钱财,这就是一种道德上的不好的行为,而现在也要求从正面角度有意义的方式,而不是不强调礼数多少,更希望是一种亲情的传递,所以希望道贺的方式要有转变。

城市晚报  记者  王秋月  实习生  李作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