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民序带民致富 昔日“小荒村”今朝富裕屯

19.03.2015  10:11

原标题:昔日“小荒村” 今朝富裕屯 ——讲述陈民序带民致富的故事

编前话

为进一步做好全省经济宣传工作,服务全省经济发展,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创新创业我的故事”主题宣传活动。为展示我市先进典型在全省创新、创业、创造等方面的突出事迹,从今天开始,本报将陆续刊发陈民序等8名典型的先进事迹,讲述通化人的创新创业故事,营造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社会氛围。

在集安市清河镇清河村,有位四十年如一日为百姓谋利益的人,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荒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他就是73岁的党支部书记陈民序。

陈民序1976年上任时,村里没有企业,欠外债几万元,村民生活极其困难。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他带领村班子成员开始创建村办企业,从办砖厂、建参场到人参深加工,村办企业规模逐年扩大。到了1987年,村办企业利润都在100万元以上,清河村成了集安市的首富村。这期间,陈民序得到了各项殊荣,但他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享受,而是把荣誉当做动力,继续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为解决农民卖人参难的问题,陈民序带领村干部多方筹措资金,将旧校舍改造后建成清河人参交易市场,在安置大量闲散劳动力的同时,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2000年、2009年分别投入资金410万元和620万元,对市场进行了两次改造建设,并注册资金100万元,成立了“集安市清河人参交易市场有限公司”,目前,市场营业厅面积达到8197平方米,经营业户168户,摊床420个,有近千人长年从事人参、土特产交易,2013年市场交易额达到18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山参交易市场。市场的发展带动了人参产业和林下参产业的发展。现在,清河镇服务行业户数已达580户,是2000年的4.1倍,安置劳动力2000多名。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陈民序还先后组织村民到辽宁、浙江、河南、河北等地,重点考察利润大、风险小、收益相对较高的项目。2005年,村里利用闲置房屋,投资200多万元办起了森源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大力扶持农民发展香菇产业。他还总结出“统一菌种、统一原材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分散经营管理”的方式,与农民签订合同,按保底价回收农民的香菇产品。他还积极帮助农民解决生产资金问题,七年来,共协调解决资金2100多万元。现在,食用菌公司规模扩大了,总资产达到780万元,生产能力由原来日产1万多袋提高到5万袋;冷库由3个扩建到25个。2013年,共发展香菇350万袋,产鲜菇2275吨,实现销售收入2100万元,分配给菇农910万元,还安置劳动力400多人。

这些年,陈民序爱村如家,一年365天,除了因公事外出,他每天都起早贪黑忙工作。他说:“村民选择我是信任我,我怎能不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五年来,村集体出资364.9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建设和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投入273万元用于修水泥路、修大坝、修边沟、绿化美化;投入37.5万元为村民交新农合;投入15.4万元,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从每年每人300元增长到每年每人700元;投入18万元,用于困难户生活补助;投入21万元维修了办公楼,购置了办公设施。

四十年来,陈民序为村集体和村民创造了可观的财富,但他工资挣得并不多,每年按镇政府核定的基本工资数额领取,奖金一分钱也没拿过。现在,清河村发展了,农民富了,陈民序还是那样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用他的实际行动带领清河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记者田红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