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从农家女到人参剪纸艺术家

29.07.2015  11:45

刘金英

早就听说抚松县有个农家女剪纸功夫十分了得,来到抚松县松江河镇东岗村见到陈凤第一眼,给人的印象就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她长长的头发像瀑布一样飘逸在脸颊;她打扮时髦,粉黛红唇,说起话来笑靥可人,神情中透着干练、沉稳。当聊起人参剪纸艺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她神采飞扬,娓娓道来……

钟情家乡,传承人参文化

陈凤出生在这神奇的参乡,小时候听着爸爸、妈妈讲参娃报恩、孝子救母、人参姑娘故事长大。这里沿袭着长白山区的民间剪纸艺术,以及“放山”习俗。“放山”即指到长白山的原始森林中采挖野山参,是一项极为特殊、非常艰苦的劳动。早年间的参户以抚松县的东岗、北岗、西岗这些“大棒槌营子”为最多,仅东岗就有大小参户200多户。陈凤家就住在这个东岗村。“人家吃人参,我闺女每天不分早晚,着了魔地剪人参!”陈凤母亲毕乃英老人说起女儿每日辛勤剪纸时又疼爱又怜惜。陈凤从9岁开始就喜欢上了剪纸。1999年第十届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隆重举行。人参节期间,陈凤的剪纸艺术作品广泛受到好评。1999年她的作品在当地《参乡》月刊、《棒槌鸟报》等报刊频频发表。如今,抚松因人参而名扬世界,剪纸艺术亦不同凡响,而陈凤与众不同的是,她执着地以人参剪纸为体裁,用她一双充满梦想与希望的手,剪出美好、绚丽多彩的人生之梦,为中国人参之乡抚松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痴迷剪纸,一刀一剪总关情

为了解野山参的生长史,她认真学习野山参的采挖过程和了解其生长环境,用剪纸的形式保留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参乡文化。2010年,抚松县中国人参博物馆收藏了陈凤人参剪纸作品《百参图》之后,经过相关部门认定把十二生肖人参剪纸设计成邮票、明信片、信封作为礼品。多年来,陈凤在剪纸艺术的创作道路上立于传统,大胆创新,剪随心动,随心游剪。在她眼里,每颗人参都有自己的灵性,她从中看到了人参内在的美、外在的飘逸。2004年抚松县举行农民老把头人参节活动,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名家在现场挥毫泼墨,陈凤也在其中默默不语、静静地剪起人参剪纸,她剪了一苗又一苗。这时不知谁喊了一声:“看这人参剪得活灵活现,像真的一样!”一位外地艺术家上前仔细一看,当场评论:线条流畅、娴熟,每一件作品都透出对长白山的民俗文化、人参文化的情感。陈凤听到艺术家们的赞誉,无比欣慰。近几年,她创作的剪纸艺术品有长达30米的《宝参图》、15米的《百参图》、16米的放山挖参习俗剪纸、10米的不同字体的参字、5米的《峡谷奇臻》、5米的《马到成功》,都是体现参乡文化的。陈凤说,“痴迷于人参剪纸就是想让家乡人参剪纸文化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不辜负生我养我的父母,更不辜负黑土地对我孕育的情意。

不图名利,咬住剪纸不放松

了解陈凤的人都知道,她从不为金钱所动。一次朋友把她的作品送给一个客商,客商爱不释手,以现金回报。当朋友把钱拿给陈凤时,陈凤婉言拒绝了。她说:“我的作品是送给你的,不是卖的,你把钱退给人家。”这朋友没有办法,只好把钱退了回去。陈凤说,人不能失去自我,心态平衡了,不为世俗名利所滋扰,才能专注于艺术创作。农村冬闲时节长,许多人冬闲用在娱乐、串门上,而她却把全部身心倾注在剪纸艺术上,用她灵巧的双手剪出不同凡响的人参作品。每当剪纸的时候,人参的故事在她的脑海里浮现,她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人参,这是她最熟悉的生活,也是她剪纸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

今年年初,艺术评论家沈景春见到她的作品,给予高度评价:陈凤剪纸技艺丰富,从内涵方面看,她剪出的人参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人参文化的理解,每一幅作品的构思都体现出对传统文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技法上看,她的剪法细腻而活泼,细节表达张弛有度,线条流畅且富有韵律。谁会想到,一位农家女,竟然对人参剪纸艺术爱得如痴如醉,对人生的追求如此有品位,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陈凤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她表示,今后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把人参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