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新区努力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21.05.2015  11:07

  近年来,长春高新区从点滴着眼,从基层抓起,以“平安细胞建设”为突破口,强基础、增活力、保安全,有效地解决了平安建设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取得明显效果。据今年1月份公布的全市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测评结果,长春高新区在开发区板块中位列第一名。

  坚持高位统筹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体制机制

  长春高新区建立了一套指挥有力、协调到位、运行规范的组织体系,在组织架构、职能定位和人员队伍上进行深度整合,真正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共治、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在顶层设计方面,建立了政法委、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办和维稳办,按照各自分工独立开展工作,较好地理顺了关系,为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健全基层组织。按照“五有”、“八个一”的标准,在全区24个社区都设立了“四委一站一办”,即: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居民自治委员会、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居民监督委员会,社会服务管理站和综治办。社区书记任综治委主任,责任区民警和物业公司经理任副主任,社区居委会副主任任综治办主任。

  夯实基层基础。按照市委提出的“人性化、网格化、信息化、法治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对基层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全区24个社区共划分186个网格,其中,城市小区600至800户划为一个网格,农民回迁小区400至500户划为一个网格。同时,实行“一格五员”,每个网格确定1名支部书记或党建联络员、1名网格长,1名综治协管员、1至2名民情信息员、1名责任民警;每个小区都有一支由3~5名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巡逻队伍。目前,已组建各类群防群治队伍24支,人员927人。

  注重综合施策

  全面提升“平安高新”创建水平

  坚持预防为主、打防并重的原则,积极打造以“视频监控”为重点的社会治安防控“六张网”建设,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切实提高平安创建水平。

  突出源头治理,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了区、街(乡)、社区(村)三级基层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形成了稳固防线。坚持每月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维稳调处例会制度,由区维稳办牵头,随时研判、解决问题,在源头上防患、在系统上解患、在末端上治患。2015年以来,共排查出重大矛盾纠纷15件,调处12件,调处成功率达到80%,没有出现民转刑案件。

  突出平安细胞创建,着力夯实平安建设根基。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平安细胞”创建工程的推进方案》,大力推进综治工作“六必进”活动,进一步建立完善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组织,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运行体系落实到了基层、覆盖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

  突出科技引领,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2012年以来,先后投资3000万元,在全市开发区中率先建立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共设置指挥监控、基础数据、事件办理、绩效考核等15个子系统,其中,610防控、综治维稳、信访模块是结合平安建设的工作实际新研制开发的。

  强化组织保障

  形成齐抓共管的平安创建合力

  坚持资源整合、齐抓共管,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形成了“平安高新”建设的合力。

  坚持党政主导。成立了由党工委书记任主任,管委会其他领导任副主任,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作为高位决策机构,统筹领导全区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党工委、管委会还把深化平安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常态工作来抓,充分支持和发挥政法综治部门的主体作用和相关部门的保障作用。

  整合创建力量。近年来,共计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集综治维稳、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产业管理、信息管理、财经管理、党群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统筹协调行政审批、群众利益诉求、综治维稳、突发公共事件等具体工作,实现了资源共享、协同工作、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

  提供财力保障。在打造创新社会治理示范社区方面,按照每百户居民不少于建筑面积30平方米建设标准,与35家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社区用房无偿使用协议,总面积达1.96万平方米,交付使用的就有12处7000余平方米,装修资金700万元都列入了财政预算。目前,社区用房面积达一千平方米社区达到70%以上。(记者 周源 通讯员 蔡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