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长春金融十件大事 我市大病补偿保险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29.12.2014  17:37

  (一)  本外币存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大关。今年,长春本外币存贷款总量均有所突破,存款余额在今年2月末突破8000亿大关,贷款余额在4月末突破7000亿大关。本外币存贷款增速保持两位数,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高居前列。

  (二)长春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踊跃。迪瑞医疗于9月10日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广泽地产于3月19日在香港主板上市,我市上市公司已达25家;差旅天下、希迈科技、星月时尚、金越交通、丽明科技5家企业抢先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挂牌。

  (三)“助保金池”项目启动。11月26日,长春市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助保金池”项目正式启动,小微企业可通过这一低成本、高效率的渠道,按抵押物100%额度申贷。这是我市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全新渠道,也是我市在政府扶持企业发展和金融服务模式上的一次创新。

  (四)长春大病补偿保险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长春分公司负责承办的我市大病补偿保险服务业务,今年已经实现全覆盖,各县(市)区全部设立了大病补偿保险服务中心。对补偿金实现了“零现金”支付,有效保障了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和资金的安全。

  (五)汇丰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天安保险在长开业。原市联社环城联社完成改制工作,成立的长春发展农商行正式对外营业;域内新开业两家村镇银行,分别是净月区榆银村镇银行,经开区融丰村镇银行;长春农村商业银行高新科技支行成为吉林省首家科技支行,长春银行类机构已达36家,约1400个营业网点遍布长春城乡。

  (六)“联银快付”项目长春率先试点。在长金融机构助力地方经济各显身手,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牵头中国银联吉林分公司“联银快付”项目率先试点,打通了农产品收购支付渠道“最后一公里”;省农业发展银行营业部支持临储收购,实现了产粮县(市)区“无空白”;工商银行吉林分行营业部推送“融e购”商城,助力地方企业实现经营管理能力提升、知名度加强、品牌走向全国的梦想;交通银行吉林分行发行的“校园一卡通”参与校园数字化管理系统项目;吉林银行打造特色社区金融服务站,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发展;浦发银行融资租赁保理破解集团企业固定资产变现难题。

  (七)  ACS数据系统在长春成功上线。4月28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S)在长春中支成功上线,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服务工作实现质的突破。各金融机构推陈出新,金融产品创新各具特色:长春中心支行组织开展冠字号码查询;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营业部“超级柜台”上线运行;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推出龙卡热购信用卡;吉林银行推出长白山信用卡;吉林银行长春分行推出春城首个微信银行;民生银行长春分行逐步加快“小区金融”战略布局,为社区居民打造便民生活圈;浦发长春分行、中投证券合作开展东北首单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

  (八)  市小额贷款协会成立。4月2日,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正式批准长春市小额信贷协会成立,标志着长春小贷公司进入理性、有序、稳健的发展轨道。截至目前,全地区累计批准开业小额贷款公司171家,注册资本61.72亿元,累计放贷53.77亿元,贷款余额48.13亿元,增幅达31.46%,是去年同期的1.31倍。我市小额贷款公司在数量上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已处于前列。

  (九)“14长春农建债”成功发行。长春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有限公司重启长春市企业债融资大门,“14长春农建债”募集资金达11亿元、发行利率7.0%、期限7年、主体及债项评级均为AA、无担保。“14长春农建债”的成功发行,打破了自2009年3月“09长春城开债”发行以来,长春市已多达5年多未通过企业债市场融资的瓶颈,又一次为长春市打开了企业债融资的大门。

  (十)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在长春启动。6月15日,由市民政局、市老龄办、中国人寿长春分公司联合推出的长春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正式上市。该保险取消了老年人购买商业保险的年龄限制,不限户籍,保障范围涵盖老年人可享受优惠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各类场所。(记者 富沛海)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