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的“新城记”

13.05.2016  12:22

本报评论员

  2016年,因为一个事件的发生,对于雄踞东北松辽平原腹地的长春来说,注定将是城市发展史上值得浓墨书写的一个年份。

  这一牵动白山松水乃至全国目光的事件,便是中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于年初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在“十三五”的开局起步之年,正值吉林振兴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设立长春新区,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吉林这片土地的重视和关怀,对于整体拉动吉林乃至东北经济板块跨越发展,意义重大。

  新机遇凝聚新气场,新引擎联结新希望。长春新区将成为推动吉林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新的重要平台,成为引领吉林新一轮振兴的强力引擎和靓丽名片。对于长春这座年轻的城市而言,长春新区的设立意味着在这个城市之东北侧,将奇迹般地崛起一座以“五大发展”理念涵养,以科技立区、以创新为魂的现代新城。

  从2016年这个春天开始,长春新区揭开了发展建设的序幕,开始了她的新城记。

  假如时光倒流,我们回望长春这座根植于东北平原的塞外名城,其一路走来所创造的辉煌不能不让人赞叹:这座新中国年轻的城市,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却有着宽容大气的内涵,厚重深沉的底蕴,雄浑刚健的品格,这里是著名的“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文化城”,这里拥有过一连串共和国第一:新中国第一辆卡车、第一辆轿车、第一辆轨道客车、第一台电子显微镜……这绚丽厚重的城市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坚信,在这里建设长春新区,二百年建城的积累定能育出以创新为魂的现代城市之花。国家发展战略在这里实施,定能催生一片在华夏经济版图上让人刮目相看的创新发展新板块、动能强劲新高地。

  长春新区的建设,顺应了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现实之需,成为长春乃至吉林省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抢抓机遇,时不我待。长春新区必须坚韧地承担起落实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不仅仅把长春新区置于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的视野去谋划,而是要放在世界格局中去定位,以世界眼光、世界标准规划建设,汇聚全球创新要素,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吸纳全球高端人才,把长春新区真正打造成闪耀东北亚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城市之花。

  建好长春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省、市的光荣使命,承载着全国人民的殷殷期许。因为承担重大的使命,长春新区要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因为承载发展的重任,长春新区要在新常态中汇聚积蓄能量,在转型升级上发挥引领作用,在创新驱动中发挥龙头作用,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当好全省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创出“新区速度”,试出“新区经验”,走出“新区新路”。因为胸怀振兴的梦想,长春新区要敢为天下先,要立足全省看新区,树立“勇当先锋、争做表率”的责任意识;要放眼全国看新区,树立“对标一流、争先进位”的竞争发展意识;要走向世界看新区,树立“合作包容、互利共赢”的开放意识。

  长春新区依托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组建。长春高新区是吉林省第一个开发区和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经过20多年建设,特别是2009年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以来,发展禀赋更加优越、发展实力更加雄厚、创新能力更加强劲、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具备了承担更大发展使命的潜质和能力,为长春新区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源于伊通县境内哈达岭山脉青顶山北麓的伊通河,是长春的母亲河,由南向北流经市区48公里,是长春的生命线、生态轴和景观带。伊通河,古时称一秃河、易屯河、伊敦河,都是满语音译,意思是“洪大、汹涌”。

  大黑山,伊通河,黑土地,支撑着长春的筋骨,涵养着长春的血脉。这是一座崇尚创新、鼓励创新的城市,这是一座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城市,这是一座文脉绵长、敢于担当的城市……只有砥砺前行,才能不辱使命,无愧时代。我们坚信,承载着落实国家战略重大使命的长春新区,必将为把长春建成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书写传奇……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