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扶余路社区:老城区管理的创新样本

18.11.2014  09:33

社区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新文化报 记者 阚旋 摄

写在前面:

作为 长春 市老城区、城市发源地,宽城区积淀了厚重的地方文化,拥有着这座城市最古老的记忆。

生活在这里的宽城人勤勤恳恳,怀揣着城市梦想,脚踏实地,让老城区“更传统”也更有“人情味”、“更现代”也更有“凝聚力”。宽城区委区政府着眼畅通联系群众渠道、健全服务群众体系,全面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立足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行“一站式办公”和首问负责制,深入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到群众身边办好服务群众的事等活动……记者走进各个社区,从最简单的问候,到一键通服务老人,从老年人的文艺爱好到孩子们的课余活动,社区生活丰富多彩。

镜头一:帮老扶困 帮助就业

长春市宽城区柳影街道扶余路社区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密集型老城区社区。在1.09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居住着7204户、2万多居民,其中四分之一是老年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社区,居住人口多、外来务工人员多、贫困群体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商业网点多。2007年以前,这里以低矮的平房居多,环境破旧,社区走廊里悬挂着以前的照片,虽然不过是七八年前的生活,但仿佛已经离现在很远了。

“老杨又从床上掉下来了!”社区党委书记孙宗国刚好走到社区院子里,一听到赶紧叫人去帮忙。老杨腿不好,一个人生活,这次跌落的地方离电话远了,够不到,赶紧向邻居呼叫。社区里几个独居的老人是孙宗国重点关注的居民,工作人员轮班去这几家打扫卫生,帮忙买米买油,不只是社区的工作人员,周围邻居也都出手帮忙。孙宗国从2004年在扶余路社区做计生工作,始终没离开过这里,对这里的情况如数家珍,2007年拆迁时,为了孤寡、重残、特困居民的回迁房,她一遍遍去找开发商,该管的不该管的都要管,都要问,用她的话说:“这都是我们份内的事”。

扶余路社区是老旧城区改造的典型社区,约有5000人是菜农,没地了工作成难事。好在驻区企业多,给社区提供了一个扶贫助业的便利条件。年纪大有劳动能力但找不到工作的,社区出面协调,根据单位特点和个人年龄不同以及需求不同,先后为300余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镜头二:老少起舞 各有所乐

60岁的肖大妈一大早就来到社区文体活动中心排练舞蹈,以前从来没参加过任何文艺活动的她被家人称作“文艺工作者”。2008年搬到这里,开始不是很适应,也不太与周围的邻居接触,后来想锻炼身体,就去跳广场舞。2012年,600多平方米的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建成了,大妈们开始研究民族舞、印度舞、藏族舞、太极扇,还请来专业老师,“就在我们愁得不知道冬天去哪跳舞时,想啥就有啥了,社区给我们提供一个这么好的场所,美啊,都不知道说啥好了。”大妈们感到由衷的喜悦,“我们爱祖国、爱社区、爱团队。”肖大姐说社区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妇女同志走出家门,建立自信、展示自己,家庭幸福了,社会和谐了。

以前遛墙根、晒太阳的老人开始聚集在文体楼,这个活动中心包含舞蹈室、瑜伽室、书法绘画室、乒乓球室、残疾人健身室、棋牌室等多个活动室,棋牌室里几位老人下棋的下棋的,打桥牌的打桥牌,乒乓球室里还要排队等着玩。孙宗国说,社区里老人多,孩子多,公共活动区域少,为此在5月成立了“少儿聚星艺术团”,孩子们放学后来这里学唱歌、舞蹈。裴大姐5岁的女儿也在这里学舞蹈,她是这里的老住户了,从小在宽城长大,身体有些残疾,但经常来打乒乓球,“女儿以前不太爱活动,爱感冒,现在可愿意来了,喜欢舞蹈,喜欢这里的老师,身体也健康了。”

镜头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管理

记者去采访时,正好碰上长春骨伤医院的医生们来社区义诊,从楼上练完舞蹈的赵阿姨正在检查骨密度,刘医生对记者说,头一天他们就开始义诊了,已经为200多位老人检查骨关节、腰椎方面是否有问题。据孙宗国介绍,前几天刚为社区居民做完眼科的检查,像这样的义诊每年都不定期举行,社区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团队运作,为百姓免费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管理扶余路社区工作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发动辖区企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有爱心、愿意从事公益活动的人士,每年多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党员为民服务活动、助残日为民服务活动等等,社区特别重视对孤寡老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特困户和确实有困难的人群进行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队伍经常走访他们,尽一切所能为其解决实际困难。每逢重大节日,社区都会对优抚、特困对象或高龄老人进行上门慰问,每年志愿服务活动达20次以上, 慰问人数达100多人。同时还积极发动社区居民奉献爱心,发动党员互帮互助,在社区内开展结对帮困活动。

走在扶余路社区,就像走进一个大家庭,邻里相熟、人气兴旺。

新文化报 记者 李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