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大学攀岩队:“飞檐走壁莫奇怪,去去就来”
邢贺(右)带领队员在室内训练 本组图片 新文化记者 张英男 摄
抠铁饼(30斤),是队员必做的训练
队员刘壮正在攀岩训练
加入攀岩队是在3年前。那年,女生李元利刚上大学。相比于如今,一口气能做50个引体向上,那时的她连一个都做不起来。
大三的邢贺是攀岩队的队长。3年前,他还是愣头小伙子,跟队友发生矛盾,还是老队长出面调解的。
现在, 长春 大学攀岩队有30余人,队员们每天在岩壁上挥洒汗水,突破自己,跟地心引力做着对抗。
运动场东侧,屹立的10米高的岩壁记录着一群年轻人的成长和青春。
■训练
跑3200米后压腿拉筋
4月26日,周日,攀岩队训练,从下午1点一直到下午5点。每个双休日,连着两天下午进行系统训练,这也是他们常年坚持的习惯了。
每次训练,队员们汗水不断。“要换几件衣服,要不然汗水渗透衣服,不好做动作,换下来就在训练后直接洗了。”邢贺说。
下午1点,训练正式开始。绕着操场跑8圈,全程3200米,就当热身。接下来便是让队员们尤其是男队员们“闻风丧胆”、“痛不欲生”的压腿拉筋了。
引体向上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训练内容,针对攀岩者,练习上肢力量。同学们的标准是,男生10分钟80个,女生10分钟50个。
对于手指力量训练,队员们也有办法。抹上防滑粉,直接用3根手指提起30斤的杠铃片,这个动作的昵称叫做“抠铁饼”。
大多队员手有老茧和伤痕
热身结束,便进入攀岩练习。
在长春大学健美操馆内,有两块岩壁。一块岩壁呈倾斜状,与地面形成一个锐角。另一块岩壁上有一个“屋檐”状的结构,攀到这里时,攀岩者的身体基本与水平平行的状态。
邢贺带着两个男队员,换上了专业的防滑鞋,腰挎防滑粉袋子,几步就攀到了岩壁的顶部。大三的李元利也带着一个学妹几步就攀到了另一块岩壁的顶部。李元利说,攀岩是手脚配合,全身协调的运动,“平时的训练,就是增强我们身体的柔韧性,提升上下肢的力量,提高我们的体能。”
在健美操馆外,还有两块岩壁,一个是圆柱形,与地面垂直,另一块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与地面垂直的平面,另一部分上部有一个屋檐结构。室内训练结束后,同学们就要“飞檐走壁”来征服这两块岩壁。
室外训练,两两一组PK速度,“输的请吃雪糕。”邢贺说,这是训练之余,大家最开心的事。
面对10米岩壁,大二的刘壮爬上翻下,身轻如燕。安全着陆后,发现手上擦破了皮。“经常这样,伤口刚好,然后又蹭破了。”他说。
跟刘壮一样,大多数队员的手有厚厚的老茧和伤痕,这都是他们征服岩壁的象征。
■两个人
她入选中国大学生攀岩集训队
李元利来自广西桂林。接触攀岩3年,这个女生从最初的体重90斤,变成了如今的110斤。
“他们说我看起来没变化,整个人还是瘦的,不过身上肌肉多了,结实了。”她说,每天的训练,让她变得更健康了。那时候,真的想过放弃。可是看队友们都这么努力,大家互相较着劲,咬着牙,再难也挺过来了。
2014年,由于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成绩优异,李元利入选了中国大学生攀岩集训队,并将备战2015年亚洲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和2016年世界大学生攀岩锦标赛。李元利是 吉林 省内唯一入选的选手。
“虽然马上就要大四了,找工作迫在眉睫,可如果攀岩队需要我,我会马上归队,因为,这里就是我的家。”她说。
他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
邢贺今年24岁,老家农安,在长春大学读机械自动化专业。2012年,邢贺来到长春大学读书。“军训时,看到攀岩队的学长学姐们表演,从那么高的岩壁上飞下来,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从那时起,他暗下决心,要加入学校的攀岩队。
大一新手,一切从基础训练开始。每天的内容是跑步、拉筋、引体向上,再加一些简单的岩壁攀爬。这些内容让队员们叫苦不迭。攀岩队纳新时是140多人,而现在,仍然坚持下来的30余人,他庆幸自己成为坚持下来的那些人。
如今,他是攀岩队的队长,负责队内每天的训练,帮助学弟学妹制定训练计划等。“其实,作为队长,身上有种责任感。”帮助队友提升能力,协助老师管理队伍,邢贺说,自己学到了很多。
■一个好消息
攀岩成雅加达亚运会比赛项目
从2003年的7个队员到现在,攀岩队的带队老师董亮很感慨,“每一年,攀岩队的成绩在全国也算是名列前茅的,为学校也争了光。使他们更坚韧,强健了体魄,学会了克服困难,还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大放异彩,不管队员们拿过什么名次,回到攀岩队,大家就是一个互帮互助团队,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
今年3月,在瑞士苏黎世召开的2015国际攀岩联合会全会上,印尼登协代表队宣布了一个消息———攀岩成为2018年印尼雅加达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目前,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高校均有自己的攀岩队。“我们经常交流,会组织友谊赛,相互切磋。”董亮老师说,长大攀岩队的条件虽然艰苦,但在一些比赛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谈到攀岩运动在吉林省内的环境,董亮说,大家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各大高校也开始重视,整体氛围越来越好了。
新文化记者 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