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长春区名那些事儿 宽城是长春市最早的区名

29.06.2015  10:49

南关、宽城、二道、朝阳、绿园、双阳、九台……说起咱 长春 市的这些老城区,大家再熟悉不过,可是说起它们名字的由来,绝大多数人就不免“卡壳”了,仿佛从小到大,这些名字就已经存在于记忆当中,被叫熟叫惯,至于源头,反而少有人能说得清楚。你知道吗,最早,宽城子曾是长春的代名词,九台因柳条边得名,双阳曾是东北大御道上一个驿站,而二道竟是因水得名……历史是最经得起推敲的故事,午后若是闲来无事,不妨一盏清茶,来听一听这些如今已经少为人知的、那些关于老长春城区的“前世今生”。

老长春与“茶阿冲”

说到长春的各个城区名字的由来,对此深有研究的 吉林 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说,这必须首先说说长春这个名字的由来。

关于长春城市名字的由来,常见的说法有多种,不太靠谱的说法是长春源于中国第一副对联及诸典籍,那是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写的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此外还有说法是源于一种野生植物长春花,据说长春花可以越冬,但越冬开放的野生植物在长春不存在,感觉也不是那么贴切。

第三种说法就比较官方了,那就是长春源于长春州。施立学说,据《辽史地理志》记载,兴宗重熙八年置长春州。地点就在今天的前郭县塔虎城。至于为什么建长春州?主要也和当时辽国人的游牧民族生活习惯有关,每年随着季节变换,辽国皇帝常常四处巡视或游玩,皇帝每到一个地方都需要建立行帐或行宫。如今的大安月亮泡子就是辽国皇帝的行宫之一,“当时的皇帝会在正月上旬从上京出发来到这里,屯营冰上,凿冰钓鱼,还会放出海东青捕鹅雁,在捕得第一只鹅雁或第一尾鱼时,摆头鱼宴或头鹅宴。”施立学说,现在的长春就是昔年长春州属地,所以很多研究者认为长春得名于长春州。

此外,也有一种靠谱的说法是长春源于长春堡,即今南关区永春街道长春堡村。长春堡居民点,是清代乾隆朝中期因流民进入郭尔罗斯前旗垦荒而定居形成的,在边外是一个比较大的村落。乾隆末年,郭尔罗斯前旗札萨克辅国公恭格喇布坦因为私允流民入境垦荒,受到查处。但是怎么来表述已经开垦了的地方呢?当时就用长春堡做代表。长春设治以前,上自皇帝,下至各部和地方政府,都称今长春境内为“长春堡地方”。例如任命长春厅首任巡检的文书就直称“今授吉林长春堡巡检……”皇帝的上谕也说:“长春堡界内……”这类清代文献很多。

不过施立学表示,他研究多年史料,还是认为长春这个名字来源比较贴切的说法是源于女真语“茶阿冲”,“长春州水鸟众多,自古就是女真人春猎之地。”施立学分析,女真人出猎前有一种野祭仪式,即滴血酒祭天,这种仪式女真语称“茶阿冲”,长春应该是女真语“茶阿冲”的音转。

长春最早的城市雏形

依伊通河而建

说了长春名字的由来,自然不能不提这座城市是如何出现在如今这片黑土地上的。施立学说,这要感谢我们的母亲河——伊通河。

很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伊通河满语的意思是“波涛汹涌的大河”。作为长春历史上的第一大河。古时的伊通河和现在截然不同,那时水面宽广,可载三丈五尺的大船。还曾经作为重要的运粮航道和黄金水道,在康熙年间抗击沙俄的雅克萨大战中立下过不朽的功勋。施立学说,翻阅历史不难找到有关的记载,康熙二十二年,为了解决反击沙俄侵略者的运粮问题,使关东的粮饷北运,康熙帝下令南北延长伊通河道,沟通松花江和辽河;为确保雅克萨大会战的胜利,下令在古吉林城造船百艘,每艘体长7.3丈,宽6尺,船腰宽9.8尺,后身宽6.6尺,每艘装粮200石,船上载有土炮,每艘船可运兵135人。在以后的1681年至1690年间,由大小运输船组成的粮草辎重船队,以威武的长龙阵式浩浩荡荡地穿过伊通河,经古伊通边门再向黑龙江瑷珲城进发,为前线提供粮食辎重,为确保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做出过重大贡献。

施立学说,最早长春建城时,这个城市就是随着伊通河水的走势慢慢发展起来的,所以城市的图案看起来并不规则,“非常像一个斧字,伊通河就是这个斧的斧刃。”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