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而上长春今年经济工作不缺亮点 5大类150个项目滚动实施

23.12.2014  13:44

逆势而上长春今年经济工作不缺亮点

工业服务业“双拉动”促城市转型,5大类150个重大项目滚动实施,与阿里巴巴合作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项目正式落户

  22日,记者在市委了解到,即将过去的2014年,长春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注重抓好大项目、推进产业发展、培育“小巨人”企业,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与大环境和形势形成反差,实现了经济效益、发展质量的快速提升。全年经济工作亮点频出:5大类150个重大项目滚动实施,与阿里巴巴合作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项目正式落户长春,工业服务业双拉动增长格局进一步稳固,城市转型升级获得重大突破。

   一、150个重大项目滚动实施

  强市首先要强工业,强工业必须要全面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年初以来,长春市全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扎实推进。滚动实施5大类150个重大项目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开展大招商,30万辆奥迪Q工厂、丰越RAV4、百万台EA211发动机、双阳吉通德国工业园、150万吨九三大豆加工、榆树泰国正大亿只肉鸡产业化、德惠达利食品再投资、高速动车组检修基地等一批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实际利用内外资稳步增长。

   二、工业增速高全国13.9个百分点

  刚刚结束的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透露,今年长春市规上工业月均产值始终保持在800亿元以上,预计全年可突破万亿大关;工业利润实现679.7亿元,同时增长21.8%,增速高于全省1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3.9个百分点。

  记者了解到,在市委的有力领导下,在全市各作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年工业经济态势良好,强调稳增长首先要稳工业,大力发展汽车、轨道客车产业,及时解决农产品加工业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3.4个百分点,工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三、服务业税收占地税收入65%以上

  今年,长春市服务业发展得到提速升级。打捆推进了46个投资5亿元以上服务业重大项目,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建设全面铺开,与阿里巴巴合作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项目正式落位,净月淘宝特色中国·吉林馆建成,二道区长春快递产业园进展顺利,国家级广告产业示范园区和长春青年电商集聚示范园区建成投入使用,服务业增速连续3个季度高于规上工业增速,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税收占地税总收入65%以上,吸纳就业人数高出工业50%以上,工业服务业双拉动增长格局进一步稳固。

   看亮点

  四、兴隆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

  在今年的经济运行中,长春市开发开放也取得新进展。着眼落实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加快推进了开发区转型升级,经开、高新、汽开、净月、莲花山五大开发区龙头带动作用明显,兴隆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对俄货运包机航线正式开通。同时成功举办农博会、汽博会等重要展会,城市对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五、粮食总产量预计实现230亿斤

  今年,长春市遭遇了春季低温多雨、局地严重伏旱等自然灾害,尽管这样,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还是得到不断提升,粮食总产量预计实现230亿斤左右。8大类16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09万公顷,综合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76.5%。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各项指标均高于全市水平。

   六、新登记私营企业19873户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长春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建设也得到扎实推进。我市研究论证的试点工作若干意见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发,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并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在准入、放权、让利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全民创业门槛。截至目前,新增注册市场主体85053户,新登记私营企业19873户,增长57.7%,仅上半年增量就超过去年全年增量。

   七、5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实施。长春市连续实施3批行政审批权减少下放工作,审批项目由823项减少到251项,减放比例达到69.5%,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审批时限进一步缩短,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新组建两家村镇银行,汇丰银行、天安人寿两家金融机构入驻长春,中国进出口银行在长春批准投建;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差旅天下、希迈气象、丽明科技等5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迪瑞医疗在创业板上市。

   八、“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350户

  采访中了解到,科技已成为长春市工业发展的新引擎,科技体制改革发挥作用明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抓好了一批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350户,增长24.11%;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00户,增长16.86%;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大幅提高,达到25.7%。

   九、新常态下做到降速不降效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5年的经济工作“定调”: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  如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记者也了解到,在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我市对新常态下,当前经济工作也作出部署。提出经济增长也将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但降速不会降效。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质量和效益将不断提高。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紧紧围绕落实省委提出的“建设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要求,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升级,努力保持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记者  徐微)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