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南县绿色转型抓好七大产业发展

23.03.2015  14:32

本报讯(翟明强 李文丰 记者孙亚光)2015年,辉南县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实施转型发展战略,优先发展产业,重点抓好七大产业。

医药健康产业。借助通化“中国医药城”品牌影响力,提升产业层次,按照医药加工、医药商贸、医药科研、药材基地建设协调发展战略,培育大型医药集团,创特色、创品牌、创名企,推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扩大中成药、生物制药生产规模,发展医疗器械和医药包材行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逐步打造医药产业集群;拓展产业发展视野,积极发展保健品、健康产品和化妆品,开发休闲养生、疗养度假、健康养老等领域,建设医药健康产业基地。

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组织管理方式经营农业,大力推广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生态农业等生产模式,切实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围绕营松高速、营白公路规划建设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带,创建国家级食源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检验检测、执法检查和技术支撑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加工业。围绕长白山区特色产业资源和绿优米、矿泉水等现有产业基础,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创建知名品牌、驰名商标,谋划推动食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瞄准安全健康消费导向,引进战略投资者和知名企业,培植、整合、提升、壮大食品加工企业,逐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长白山特色产业。树立区域合作理念,面向长白山区推动资源整合开发,培育壮大优势品种,尽快形成产业规模,争创新的竞争优势。重点推进绿优米、山核桃、大榛子、食用菌、林蛙等产业,建设长白山特产大市场和山核桃产业园,建立产业配套体系,全力打造长白山特产加工集散中心;充分运用电子商务、旅游销售、农超对接等新型营销模式,不断拓展销售渠道;深入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加大产品宣传推介力度,做精、做响辉南特产品牌。

旅游产业。突出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坚持产业跨界融合,地域文化融入,以龙湾景区为核心,做大做强吉林第二大生态旅游目的地,成为休闲、养生、度假天堂。立足融入长白山大旅游圈,编制旅游总体规划,推动龙湾景区体制机制改革,争取纳入“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发掘火山文化、辉发文化和兵工、民俗、农耕文化,培植特色新景点,完善县城和景区旅游服务功能,建设环线旅游圈;开发旅游商品,推动玄武岩制品、辉发剪纸、琥珀木根雕规模化发展;积极申报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龙湾群5A级景区,大力宣传推介“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国际品牌,提升辉南旅游影响力和竞争力。

新材料产业。围绕域内特有的高品质玄武岩、轻质火山渣、磁性矿石资源,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终端产品,做活做强企业,培育壮大产业,提高资源深加工水平,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玖鑫玄武岩和吉林佳瑞滤料等龙头企业,深度开发玄武岩纤维管、刹车片等高性能复合材料和火山渣轻质墙体材料;鼓励华兴粉末冶金开发非晶软磁材料产品,实现粉末冶金在电子元器件领域的广泛应用。

现代服务业。转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促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技术服务、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成长壮大,谋划实施服务业重大项目,打造现代物流陆港和专业批发市场;强化投融资服务,注重引进域外民资金融机构,壮大融资性担保机构;完善科技信息服务,加强中介机构和技术市场建设,提升科研创新与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