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坊“磨”鼓了老王的腰包

20.11.2014  13:33

 本报记者 于芯

辽源的豆腐素来因传统手工做法而深受大众喜爱,成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品,而龙山区寿山镇的大豆腐更是远近闻名。11月14日,记者来到龙山区寿山镇国庆村一组,走进这里有名的“豆腐能人”王振波的家中。

听说记者的来意,王振波、王桂芹老俩口热情地将记者引进豆腐作坊。鲜嫩豆腐的清香味扑面而来,几名工人正在按照传统工艺做豆腐。“我家的豆腐,经过拉磨、熬浆、点豆、上包、压榨和翻板等流程,半个小时才能做出一板豆腐。从下午3点开始,我们每天要忙活到第二天清晨四五点钟,才能赶出客户预订的数量。”王振波说。回想当年创业的场景,已做豆腐34年的王桂芹告诉记者,她与王振波结婚时,只能靠在生产队干活儿维持生计,生活十分困难。那时,七一村的传统豆腐香嫩可口、远近名闻,村里好几十户村民都学着做豆腐。于是,她便有了下工后做豆腐贴补家用的想法。“当时,家里什么也没有,还是借邻居家的提瓢、夹板和豆腐板等家伙事儿在十几平方米的仓房里支起豆腐锅,开始做豆腐,虽然苦点累点,但收入还不错。”王桂芹笑着说。

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打铁、撑船、卖豆腐。”虽说几十年过去了,村里征地拆迁,许多农民都搬进了楼房,做豆腐的人家越来越少,但王振波夫妻俩坚信卖豆腐也能干出“名堂”来。他们每日起早贪黑坚持做豆腐,从最早挤在10多平方米的小仓房里做豆腐再到如今建成140多平方米的豆腐坊,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诚信待客的信誉,王振波家的豆腐赢得了很多客户的青睐。如今,王家豆腐坊每天能生产400多公斤的产品,销售到市区内各大市场、超市和学校,年纯收入达10余万元。

提起“王振波大豆腐”,不少市民都反映他家豆腐的硬度、弹性、韧性“一流”,口感纯正。王振波夫妇靠着卖豆腐不仅带动了部分农民就业,还“”鼓了腰包,让自家的日子过得一年比一年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