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生亦谋爱——残疾手艺人李成汉的精彩人生

04.08.2015  08:43

  爷爷是一名石匠,父亲是一名机械师,也许是遗传的原因,李成汉从小心灵手巧,任何与手工沾边的活,他看几遍后没有学不会的。19岁时,高中毕业的李成汉受脊椎问题的影响,双腿走路从一开始的不稳,慢慢发展成拄着拐杖也走不远,突如其来的残疾,让年少的他不知所措,对未来充满惶恐不安。

  上帝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依然是19岁的夏天,家门口来了一个走街串巷加工金银首饰的南方人,李成汉闲来无事,便搬了个板凳观看其制作金银首饰。连续看了一个星期,李成汉觉得这个活对自己来说并不难,便萌生了以此谋生的念头。就这样,李成汉花1元钱买了一块皮子、0.5元买了个油桶,自己又摸索着做了一个熔金器、一个木制工具箱,从此开始了加工金银首饰的摆摊生涯。

  据李成汉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特别流行加工金银首饰,手工做一件金银首饰5元钱左右,是一门挺赚钱的生意。但对于腿脚不便的李成汉而言,一年四季在街头摆摊做活,使他常常腰酸背痛、腿部痉挛、站不起身。几年过去了,凭着精湛的技艺,良好的口碑,李成汉用摆摊积攒的钱,在崇智路附近开了一家金银首饰加工店,也是从那时起,一些回头客开始将手中损坏碎裂的古器物送到李成汉的店里,希望他可以帮忙修复。要知道,古器物修复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儿,还必须得深谙其相关知识,同时,还需具备一定的美术功底。为了不辜负顾客对自己的信任,面对每一个需要修复的古器物,李成汉都会废寝忘食,反复琢磨修复技巧,最终化腐朽为神奇,使它们一一“复活”。“修复古器物其实就是一个重修旧好、破镜重圆的过程。”李成汉坦言,面对任何一件破碎的古器物,都应怀揣悲悯之心,投入感情,这样才能将四分五裂的碎片重新聚合成一个整体,从而让人心生欢喜。

  久而久之,那些不小心打碎心爱古器物的人们慕名找到李成汉,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李成汉也逐级减少了金银首饰加工的活,带着人们对自己的满满信任,将全部心思投入到探索古器物修复中。

  显而易见,修复古器物远比加工金银首饰难得多,也辛苦得多,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沉下心来,冥思苦想,专注钻研。为何要将自己“”上一条艰难之路?面对记者的不解,李成汉的回答让人肃然起敬:“修复古器物的过程,让我懂得了残缺并不代表失败或者绝望,它可以是一种新的开始。重拾破碎也许不够完美,但也不失尊严,如同对生命无常的接纳,抚平伤痛后总能收获新欢喜。

  编者按:

  如今,当大多数人面对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陷入“选择障碍”时,有一群人,可以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只精研一门技艺,至死方休,那就是手艺人。“手艺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在它面前,连孤独和枯燥都变得有滋有味。”加工金银首饰艺人、古器物修复师,这两个听上去略显生僻的职业,给一名叫做李成汉的残疾人增添了些许神秘感。然而,定下心来,静静聆听李成汉的手艺人生,你会发现,手艺是他重新把握生命的方式,亦是他对这个世界最深情的表达。

  李成汉在进行修复古器物的准备工作。  祝书琳  摄

  惠残信息

  1、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常年吸纳具有培育扶持前景的残疾人创业项目和团队入驻,重点解决有创业愿望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大学生创业。入驻团队在享受免费场地,免费用餐,免费水电气和网络资源的基础上,还享受免费创业培训指导、免费企业宣传等优惠扶持政策。创业服务热线:89315890。

  2、市残联将于年内筹备成立市残疾人文学艺术人才联合会,现面向社会征集残疾人写作、书法、美术、摄影、民间艺术、音乐舞蹈等艺术人才。望有上述艺术特长的残疾人朋友,持身份证和残疾人证(原件、复印件),以及代表本人艺术水准的作品照片或获奖证书到市残联宣文部报名。咨询电话:88650142。本报记者  祝书琳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