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度“最美志愿教师”评选颁奖典礼举行

06.12.2014  10:37

  她,在父母眼里还是个孩子;她,站在三尺讲台前却化身成了光荣神圣的教师。她叫王珺,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长期从事着支教助学志愿服务,这份工作被她称为“阳光的事业”。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当天下午,东北师范大学“乐于奉献,倾心育人”首届最美志愿教师评选颁奖典礼举行。5位获得“最美志愿教师个人奖”的学生,以及获得“最美志愿教师团队奖”的5个团队的代表上台领奖。

   贫困生经历让她选择支教

  王珺是东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2012级免费师范生,从2012年加入志愿者行列至今,她已经送走了三批初高中毕业生。2012年刚进入大学的王珺,从加入公益行列的那天起,就再也没有了周末,有时连续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都在为支教助学奔波忙碌。上课、走路甚至吃饭的时候,她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这周该和哪个学生谈谈,下周该去哪个学生家里看看,上课该和学生们讲些什么。很多人不理解她的执着,但她却认为,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王珺告诉记者,她一直秉持着“不漠视任何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观念。“曾经,我也是一名贫困生,我知道一个老师的漠视是多么让人难过,甚至可以毁掉一个人。我也懂得那种想学习却力不从心的无奈。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种关注的眼神,一个可以从头到尾给他们关注的人。”王珺对记者说。平时遇到内向孤僻的孩子,她主动要求去学生家里家访,在课下她带领孩子们去聚餐,让他们敞开心扉去拥抱世界的美好。王珺告诉记者,她明白,用心就会有收获。

  帮助内向男孩儿敞开心扉

  在王珺的支教生涯中,发生了很多让她印象深刻的事情。“曾经在支教的时候,有一个小男孩儿,他的家庭条件不太好,每个月和奶奶就靠低保来维持生活。这个孩子很内向,很少与人交流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他性格还很叛逆,他跟我说我比他大不了几岁,没有资格当他的老师,后来在我的‘死缠烂打’之下他终于接受了我。

  王珺告诉记者,“死缠烂打”是她的小妙招,“他越是不愿意搭理我我就越是和他说话,他越是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我就越是要求他加入,之后还会和他单独交流和沟通。”长此以往,男孩儿变得开朗了,也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了。

  “现在私下里我们是特别好的朋友,有的时候还会去他家里看他和他的奶奶。”王珺说。

  孩子的信任让她更加坚定

  提起王珺的那些学生,王珺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王珺告诉记者,孩子们信任的眼神是她坚持到现在的动力。“曾经有一个学生跟我说,长大以后要做一个像我这样的人,像我保护他那样去保护其他的人,我当时听了特别感动。”王珺说。

  王珺的同学说:“刚开始的时候看她利用课余休息的时间去做这些事儿,忙得好像都没有喘气的时间,也挺不理解的。但是后来,在王珺向我们讲述她和她的孩子们每一个动人的故事之后,我们能够理解了,同时也特别佩服她。

  记者了解到,此次评选活动,共选出了五个“最美志愿教师个人奖”以及五个“最美志愿教师团队奖”。

  东北师范大学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孙老师告诉记者,看到学生们对支教工作的这种热情她很欣慰。“大家既然踏上支教的路程,那就要时刻记住如何将支教活动长效地开展下去。在支教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时刻铭记自己是一名东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为当地的孩子时刻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为他们带去外面的世界,同时传递一种正能量。” ( 记者  王璐  助理记者  饶明月 )

(责任编辑:杨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