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不是想开就能开 公安部门开始搜集奇葩证明

04.07.2015  11:16

——新闻回放——

市民刁女士近两年来一直为办理父亲名下的房产更名而苦恼,一度因无法提供一些证明材料而中断办理。其父于2013年去世,近日,刁女士再次办理更名,又被几张无法开具的证明卡住了,包括父母生前没有养父母和继父母的证明、父母没有收养过子女的证明、父母是原配夫妻的证明、母亲去世后父亲没有再登记结婚的证明,这些证明难住了她。在此,本报记者采访盘点梳理出您可能涉及到的证件、证明达近百个,其中有些让人抓狂的奇葩证明令人啼笑皆非。提起开证明,会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本报通过报纸和微信征集那些曾经或正在经历的开证明的事。 详情》

27日,本报细数了很多虐心的奇葩证明,很多人因要开各种各样的证明而四处奔走,不仅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交通费用也没少花,但想开的证明却开不出来,事情一度卡住办不了。6月30日,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居民受困于开证明这件事,很多能够开具证明的机构,街道、社区、户籍部门也被开证明这件事折磨着。

开证明无望 准备咨询律师

“证明是开不出来了,又跑了好几天。”连日的奔波,刁女士对开证明彻底失去信心。开不出证明怎么办?刁女士经过几天的思索,决定咨询律师。

昨日,刁女士说,想开公证机关要求的那些证明目前已经无望,她近日又跑了几个部门,实在开不出来,她打算联系律师,咨询关于行政诉讼的事,再决定是否通过行政诉讼解决房屋更名的事。

开证明让社区很无奈

“很多社区工作人员见面时都会说起开证明的事,着实让我们很无奈。”社区工作人员王女士说,她去街道办事处开会遇到其他社区的工作人员,大家在一起经常会提到开证明的事。

“社区是最基层的机构,很多居民在四处开不到证明的情况下,就指着社区这一关。”王女士说,社区是最基层的机构,也是对居民情况最了解的,但社区不是什么事都能证明。居住证明社区能开具,因为社区会入户走访了解情况,但对于一些亲属关系、婚姻关系等证明,社区根本无证可查,没法证明。

“有时公证机关会让居民到社区、街道办事处开证明、盖章,其实这些事真不是社区能证明、盖章的。”王女士举了一个例子,辖区居民在办理母亲房屋更名时,到社区办理和母亲的亲子关系证明,但是他母亲和他不在一个社区,而且两人不在一个户口簿上,所以社区真的无法证明。

居民不理解 为啥不能证明

“不给开证明,居民经常不理解我们,很多时候怎么解释对方都不理解。”一提开证明的事,社区工作人员周女士就有很多苦水不吐不快。周女士讲述了一个辖区居民到社区开加油证明的事。一家加油站贴出通知,如果加散装汽油要到社区开使用用途证明。“这家加油站不在我们辖区,居民加油打算干什么用,我们也证明不了啊。”周女士说,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解释后,居民还是不理解,坚持认为加油站让到社区开证明,社区就该开,社区就是故意不给开。

“没有证明他没法到这家加油站加油,他在社区闹了很久。”周女士说,像这种社区根本证明不了的事,平时他们经常遇到,有时通过沟通,居民能理解,但有时居民根本不理解。

没权开的证明不能开 引居民误解

“居民确实挺难,有时看着他们拿来让我们盖章的证明,我们都觉得想要证明很难,或者根本没办法证明。”同心街道办事处民政科科长于博说,有时居民到街道办事处或社区要求开证明,但街道办事处和社区都没权开,比如有居民怀孕后,因胎儿不健康需要做流产手术,到社区开自愿证明。

“是否自愿是居民自己的事,不是社区和街道办事处能证明的,而且也没权开这样的证明。”于博说,证明开不了,向居民解释又不理解,就会引起居民的误解,产生矛盾。

“办理工商执照,到社区开注册房屋不在拆迁范围的证明。但是否在拆迁范围,应该由规划或住建部门能证实。”于博说,新小区还好证明,但老旧小区,社区也不知道是否在拆迁范围,但工商部门让到社区开,社区开不了证明,居民就会不满意。

证明能不能开因事而论

派出所户籍民警李警官说,他常遇到居民来派出所开证明,如果在户籍系统或底档能查到的,会根据具体的情况,该开的证明肯定会开的。但很多时候,户籍系统和底档里根本查不到,居民还非要求派出所开具证明,有的居民情绪很激动,还会在派出所吵闹。

李警官说,派出所户籍部门都能开哪些证明,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尽量沟通吧,有时他们都跑了好几个地方了,也不容易。”李警官说,遇到无法开具证明的情况,还会尽量和居民沟通,让居民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籍分离 很多证明不好开

采访中,提到证明难开的原因,社区工作人员和户籍民警都提到了人籍分离是原因之一。“很多人户口和人是分开的,如果户籍在本社区,人不在本社区住,那很多事,社区都没法证明。”社区工作人员赵女士表示,这时可能就会遇到户籍地和居住地两头跑的情况。“如果一些事,在有佐证的情况下,社区会根据佐证来出证明。”说到此,赵女士说,往往事情都卡在佐证上。

李警官说,曾有一名居民要开无犯罪前科证明,户籍在他们派出所,但是人已经不在辖区居住十多年了。只能证明他在此居住时的情况,在实际居住地的情况无法证明。

证明能不能少开一些

“有时,办一件事要开很多证明,跨区、跨省、跨部门更是常事。”赵女士说,以刁女士为例,刁女士的父亲在世的话已经87岁,她父母的继父母、养父母有的话也过百岁,连生父母的姓名、年龄都不祥,又怎么去证明没有的养父母和继父母。刁女士的父亲是山东人,来 长春 已经四五十年了,那么多年以前底档回山东也很难查,或根本查不到。

“证明最好是能少就少,简化流程。”赵女士说,做了多年社区工作,遇到很多居民开各种奇葩证明的情况。很多时候,她都觉得这样的证明根本没必要,居民往往要跑很多地方,还未必能开到证明。

公安部门搜集奇葩证明

昨日在采访中,记者从负责户籍工作的王警官处得知,近日,省市公安部门已开始搜集奇葩证明,可能要规范程序。

“生活中,的确出现很多奇葩证明,公安部门已经开始搜集了。”王警官说,全国很多地方都出现过各种奇葩证明,在长春也不少,他了解到,近日,公安部门已经开始搜集一些奇葩证明,很多奇葩证明的确给市民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办理起来很难,或者根本办不了。对此,涉及公安部门的,可能要规范办理程序。

长春晚报 记者 李奔

新闻快评

“证明”是花朵还是狗尾巴草?

王者东

证明的“证”字,由“言字旁”和“正”组成,如今,口头言语似乎已经证明不了正确的自己,必须得白纸黑字带红章的一张薄纸来证明“正确的自己”。

有的证明,从社会治安、公平、正义角度出发,是有必要出具的,这样我们社会管理、治安、经济秩序才能拿到“抓手”,起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作用。从这个角度看,有关部门或机构向公民合理要求开具相关证明没有错。但错就错在有一部分要求开具的证明理由太离谱,已经近乎刁难了。其实,为什么推出这样的证明项目,有关部门和机构也不一定拿得出让人心悦诚服的理由。这么要求,似乎是出于“管人”的惯性思维,不这么要求,好像不足以显示本部门或机构的权威和力度。实践证明,有些比登天还难的证明,属于公民个人根本不可能完成的。“证明皮球”踢到社区或派出所,像刁女士遭遇的这样证明要求,其难度等于要认真考证一遍家谱或家族史,有些记忆刁女士已经忘了。证明申请在社区干部和警察那儿,他们要么只能稀里糊涂不负责任地给刁女士盖章出证明,要么就得像福尔摩斯一样赴山东考察一遍刁氏家族的“闯关东”历史,重点是婚恋史,还不见得能整出个子午卯酉来,其工作量不会小于侦破一个刑事案件,所以他们只能拒开。这种证明,乍听应该属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的学术范围,让警察同志或社区干部来办,的确为难他们了。

有一些奇葩证明,是计划经济时代僵化思维产物,是一种高高在上俯视庶民的“官”理思维,体现不出社会服务意识,更难说人文关怀。一些像老皇历一样的奇葩证明,已经与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时代格格不入,它们应该被时代新风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