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英“大合作”

25.10.2015  11:18

  10月19日至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十年来首度访英,受到舆论高度关注。访英期间,既有皇家礼仪的盛大华章,亦有双边合作累累硕果,更有中英“利益共同体”步入“黄金时代”,共同构建“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战略宣示。

  此访表明,中英关系正步入“大合作”时代。而由于中英合作内涵的战略定位提升,长期规划增多,不仅有利于中英关系持久发展,惠及两国经济与民生,也将为世界新型国际关系的发展,树立新的典范。

  通过此访,中英关系的战略意义显著提升,中英双方互惠性增强,务实合作成果丰硕,与此同时突出“惠民”性,其对两国关系发展的长期效应将会逐步显现出来。中英关系的示范作用,也将能够推动中欧关系整体向前,顺利发展。

  中英关系的战略意义显著提升

  习主席访英所受到的高规格礼遇,正是当前英国政府对华重视程度的体现。访问期间,双方共同发布《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对近年来中英关系所取得积极进展做出总结,宣布中英将共同致力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联合宣言”共29条,在切实反映中英对彼此关切的政治、经济以及全球性议题的共识基础之上,做出了开启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关系“黄金时代”的共同承诺,为步入新一个十年的中英战略伙伴关系指明了方向。这既是中英友好现状的见证,也是对中英双方利益诉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对未来中英关系发展重点的有益指南。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中英关系的定位由原来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赋予了中英关系更强的时代感,以及全球性责任。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英面临共同的气候变化、国际发展、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而中英作为东西方大国的典型代表,两国关系的发展,也颇具全球性代表意义。与此同时,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古老大国,英国也一直是一个力求创新的传统国家,强调两国面向新时代的特质,体现了中英关系并非仅为双方一时利益所驱,而是着眼长远的战略选择。

  中英合作互惠性增强

  近年来,在金融与经济危机冲击下,英国传统的欧美市场疲弱不振,而随着中国经济转型与企业走出去战略的逐步推进,英国作为最为开放的发达经济体的市场吸引力显著增强。

  在中英战略对话、财金对话以及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积极导引下,中英经济合作收获颇丰。

  一是“大项目”合作突出。特别是自2014年3月两国领导人在海牙会晤后,中英双方对“搞好投资大项目”达成共识,核电、高铁、高技术、金融等领域示范性强的“旗舰项目”不断浮出水面,中英经济合作渐步入“大项目”时代。

  此次访英期间,中国企业签署协议,决定投资英国本世纪第一所新建核电站——欣克利角核电站,此被称为是英国最大单笔投资,也是中国核工业进军欧洲的成功范例。中英在核电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体现了英国对华的开放性。这些项目规模大、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中英在此领域有益探索的成功,无疑将夯实两国长期合作的基础。

  二是合作范围广。访问期间,两国签署超过400亿英镑的贸易投资协议。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与英国在包括创意产业、零售、能源、卫生和科技、金融服务、航空航天和教育领域展开广泛合作。

  三是金融与服务业合作潜力大。自2011年中英财金对话启动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以来,伦敦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成绩斐然,在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指定人民币清算行、发行人民币计价金融产品等领域屡创“第一”。习主席访英首日,中国央行首次在伦敦市场发行的债券吸引了逾300亿元人民币(合47亿美元)认购,凸显中英金融合作潜力巨大。

  “惠民性”有利中英长期合作

  习主席访英的诸多成果中,诸多可使两国民众直接获益。例如,对中国民众而言,访英签证简化就是一大福利。卡梅伦首相宣布,自2016年起,中国游客可以申请有效期为两年的全新英国访客签证。现有六个月多次入境的标准访客签证将延长至有效期为两年的多次入境签证,并且计划以同样价格推出全新的10年多次入境签证,指纹采集上门服务将会扩展至50个城市,使得申请签证更加便利。

  而中英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对中国国内城镇医疗改革的影响也将逐步显现。此外,英国是文化大国,英伦文化对于英国来说是软实力,是经济收益,对于中国大众来说,则是文化消费福利。中英在电影、体育以及教育等领域增进合作,也可为丰富中国文化产品,增加中国青年人的教育机会。

  对于英国民众而言,最为英国政府所看重的是,与中国政府签署的大单将为英国增加就业所做的贡献。对于习主席此访,英国政府网站新闻推广的重点是,中英新签合同协议将为英国新增就业3900人。

  显然,这并不是完全统计。以华为公司为例,华为英国公司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伦敦附近的雷丁。从智能手机到电信技术设备,华为每年投入巨资在其英国分公司,截至目前,华为在英国设有15个办公室,共计1030名员工。据称2017年员工数将增至1500人,其中英国人比例达70%~75%。

  卡梅伦政府颇为重视扩大就业。经济危机后,欧洲多国失业率高企,英国表现尚佳,仅为5.5%,实现“完全就业”则是本届卡梅伦政府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全球经济不景气、难民危机冲击欧洲等大环境下,这也是英国民众最为关心的民生议题之一。而在这一点上,中国企业的作用明显,而随着诸多中国“大项目”落地英国,对英国就业市场的拉动作用会更大。

  “转向中国”的持久动力

  “大合作”将从高度、广度和深度上定义中英关系,从而成为中英关系持久发展的切实动力。正因为如此,英国对华政策调整颇为坚定,甚至被称为是二战以后最大的一次外交调整,也就是说,英国正在“刷新自己的朋友圈”,从传统上的重视欧、美,“转向中国”。

  实际而言,英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外交大国,务实性与前瞻性是其两大特点,国家利益为上是其主要驱动力,在对华政策考虑上亦是如此。

  其一,英国政府希望借密切中英关系,把握自身发展机遇。近年来,中英双边贸易、投资及金融合作明显增多,英国经济中的“中国作用”显著增大。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就指出,“英国长期经济计划的关键,是要增加英国对中国等快速增长经济体的出口,同时更多地吸引外商投资。”这是英国对华外交更为主动务实的主要原因。首相卡梅伦新近提出,英国经济“要摆脱对传统欧洲市场的依赖”,大力开拓亚洲等新兴市场,以争取更多发展机遇。

  其二,英国发展对华关系的竞争意识强烈。2013年底卡梅伦首相在中英关系转圜之后的首次访华中,就提出要做中国“在西方最有力的支持者”,显示出英政府在发展对华关系上,奋起直追、勇于争先的“竞争”意识,甚至有意凸显其与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特别之处”。如将英国定位为“欧盟中最开放的经济体;也是最欢迎中国投资的国家”。

  2015年3月,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公开表示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从而引发了其他发达经济体争相参与。同时,英国政府还积极支持伦敦建设“西方的人民币中心”。对于既要与纽约争夺全球金融中心的NO.1,而又要与法兰克福、巴黎和卢森堡争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伦敦而言,争取中国的支持显然必要。

  其三,英国提振对外影响力需要中国。近年来,不仅经济危机导致英国影响力下滑,且国内的苏格兰民族分离主义倾向和“疑欧”乃至“退欧”呼声加大。两场“公投”更使英国的国家身份及其在欧洲的地位陷入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模式创新增加中英战略互动机遇,以因应国际力量格局新变化,显然成为了英国政府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新的路径选择。

  应当说,英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外交强国和重要的西方大国,对国际力量格局变化不但反应敏锐,而且颇具前瞻性。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调整,在西方国家中并不是个案,而颇具代表意义和带动效应。今年3月,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加入亚投行就是一例。

  而此次习主席访英之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首相默克尔也即将相继访华,年终岁尾,中欧关系正在步入一个新高潮。英国作为重要的欧盟成员国,中英关系迈入“黄金时代”,其对华理念开放、模式创新以及全球事务加强合作的做法,必将产生更为积极的联动效应,对中欧关系整体发展更为有利。□(文/杨芳,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刊于《瞭望》2015年第43期)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