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赶集人

16.03.2015  12:04

    “有句话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是嫁给赶集的就跟着集走。”话还没说完,32岁的赵红自己先乐了,她说,“我对象是赶集的,所以结婚8年以来,我就一直跟着他赶集了。

    赵红和她丈夫住在前郭县王府站镇,他们在家里卖货,销售大米、面粉、食用油,还有猪饲料、羊饲料。同时,两人还是摊主,每逢乡村有集市,便会开着货车拉上自家的货去赶集摆摊。如今的赵红,俨然已经成了一位“职业”赶集人。

    “职业”首先从外说起。冬天天寒,每次去赶集,赵红都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用围巾将一张清秀的脸包住大半,手上戴一双羊毛手套,上身是羽绒服加棉袄,下身是厚棉裤加薄棉裤、保暖裤、线裤,脚上在日常穿的棉鞋外面再穿一双保暖棉拖鞋,里三层、外三层加起来总共4斤多重。关于这身“职业”的打扮,赵红表示很无奈,她说,不那么穿,真冷啊!

    “职业”还要说说内在。比如春节前,赵红去王府站镇那拉街村赶集时,逢人便会道一句:“新年好!”软软的声音,青春的面容,就像一个友好的邻家女孩。她说,她每个月都会去那拉街村赶3次集,比回娘家还勤,早已跟那个村里的人非常熟悉,而那里的人对她也很热情,有3个人还一起为她缝制了她现在经常戴的羊毛手套。

    都说“干一行爱一行”,可真正能够做到却不易。赶集的艰辛不必多说,但当“职业”赶集人赵红说起自己赶集的点滴时,脸上却没有一丝疲惫和抱怨,她笑嘻嘻地说:“年过完了,要开始继续赶集了。”(本报记者 牛丽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