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考前紧张、失眠怎么破?心理医生给支招

27.05.2015  10:39

就快高考了, 长春 高三学生珊珊(化名)却闹着不去上学,奶奶急得睡不着,妈妈急得嘴起大泡,爸爸整天喝闷酒!十二年寒窗,大学梦在最后一刻要放弃掉?

5月25日,珊珊在爸妈、奶奶的陪同下,来找心理专家。

一次小考失利,要罢考

珊珊长得文文弱弱,说起话来细声细语,看起来很乖巧。但这几天说什么也不肯去学校,并坚定地告诉父母,自己不想参加高考了。为什么?

“这孩子就是太要强,一次小考失利,就再也不想考了。”妈妈朱女士无奈地说。

原来,珊珊从小到大一直是优等生,她是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及老师的夸奖中长大的。这次高考,她本来信心十足,可是前些天,学校组织了一次模拟考,也许是太过紧张,珊珊的成绩很不理想,下滑了10多名。回到家,蒙上被子就哭,告诉妈妈,不想高考了,万一考砸了,太丢人了。

妈妈劝、奶奶劝,可是谁劝也不管用。

珊珊这样,一家人都跟着上火。

“都上十二年学了,起早贪黑的,多不容易,就这么不上学了?”奶奶说。

“这些年供孩子上学、补课、择校,付出不少,现在要前功尽弃?”妈妈叹气。

“这就不是儿子,要是儿子,我一定打他。”爸爸说。

爸爸试图和老师沟通,老师也电话安慰,可是珊珊在电话这边只是默默流泪,却一声不吭。

心理专家:

临考怯场,是考前焦虑

长春市心理医院心理疗区主任张宇朋为珊珊进行了测评,得出的结论是,珊珊患上了考前焦虑。他说,每年在高考前,都有像珊珊这样的孩子来咨询。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平时成绩很好,自尊心很强,对自己期望值很高,且大多性格内向。而焦虑问题往往是在考试临近时发生,应激事件往往就是一次考试的失败,让考生怯场,不敢考试,主要是不敢面对失败。

“好学生”标签变压力

专家分析,虽然珊珊妈妈、爸爸、奶奶都声称珊珊是好孩子,从小到大不用家人操心。看上去家里并没有给珊珊压力,但正是这种无形中的“夸奖”,让珊珊在心里给自己贴上了“好学生”的标签,一旦考试失利,她就认为自己罪不可赦,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家长、对不起……越是这样,她越不敢考。

这样应对考前不良心理

张宇朋说,对待高考,考生和家长有几种不良心理,一定要正确应对。

紧张

症状: 想到考试就紧张,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手脚出汗。

化解方法 :学生要学会一种简单的放松方法,就是深呼吸,憋气两三秒,慢慢呼出,这时紧张感一般可消除。平时,要多想比较高兴的事儿,与要好的同学一起散步,相互鼓励。

烦躁

症状 :心情烦躁,易发脾气。

化解方法 :这种情况也是在疲劳情况下出现的不良情绪。可根据性格不同区别对待,性格内向的考生如发脾气,可散步或出去看风景,稳定一下情绪;性格外向的考生,在不伤害他人或自己的情况下,可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打枕头、打沙袋,大哭、大笑。

身体不适

症状 :呕吐、拉肚子、过敏等。

化解方法 :这是过分紧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考生的饮食要合理安排,要保证充足睡眠。

失眠

症状 :夜里睡不好,想提前睡,结果越这样越睡不着,造成恶性循环。

化解方法 :疲劳时再睡。睡前喝杯牛奶,泡泡脚,这样也有助睡眠。不主张用安眠药,因用药后第二天易出现头昏脑涨、嗜睡现象。

新文化记者 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