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园:由来已久的雷锋情怀

08.12.2014  11:01

    

在雷锋小学展室,孩子们听雷锋故事。

    本报记者 赵娟

    这里,拥有全国第一家“雷锋社区”、全省第一所“雷锋小学”,有政府主导成立的为困难群众服务的“雷锋超市”,还有由基层志愿者自发组建的“雷锋车队”“雷锋志愿者联盟”......自2012年3月开始,他们在3年多的时间里开展了2700多场次的“海选草根雷锋”活动。

    经年的探索、不断的实践。绿园,这座年轻城区始终在引领并塑造着属于自己的道德风尚,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宏大议题提供着个性而鲜活的答案。

    雷锋小学 从小播下善的种子

    在绿园区雷锋小学,每届新生都会接受入学教育,听雷锋叔叔的故事,了解学校名字的由来。这是雷锋小学延续了十几年的传统。

    2003年,雷锋生前的战友乔安山来到长春出席新校名的揭牌仪式,原来的“安阳小学”就此更名为“雷锋小学”。从那一刻起,这里成为了绿园区与雷锋精神渊源的起点。从2004年起,雷锋小学的许多学生都有了这样一份道德存折。他们每做一件好事、行一次善举都由“行长们”在上面详细记录,积累的分值可以在学校的爱心超市换取物品提供给需要帮助的同学。十年间,孩子们伴随着道德分数的增加而成长。

    如今已是吉林大学的大三学生冯广迪,就毕业于雷锋小学。现在,她还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养老院陪伴老人、参与学校的义演捐助等活动,在她心中一直铭记着雷锋小学的校训——“要像雷锋叔叔那样,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祖国”。绿园区把35所中小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启蒙地,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开办“道德银行”“诚信超市”的同时,启动“未成年人道德养成追踪工程”,即每一名未成年人在该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老师和学校会持续追踪这个孩子到高中、大学直至就业的思想动态,使他们走向社会依然成为文明风尚的传播者。

    草根雷锋 来自群众的道德力量

    在绿园区,还有一个以“雷锋”命名的社区——雷锋社区。这里原来叫泰来社区,1998年,社区里的十来名青年团员组成学雷锋小组,形成了社区志愿服务的雏形。2003年,这里成为全国第一家“雷锋社区”。从此,“向上”与“向善”的风气开始在绿园的社区之间凝聚、传递。此后,绿园区还陆续出现了全国第一家“雷锋超市”、第一个雷锋志愿者服务联盟、全省第一支“雷锋车队”……

    为进一步叫响雷锋名字,2012年3月,绿园区策划开展了“草根雷锋”海选活动,让群众在道德建设中真正唱主角。他们不拘泥于活动场所的大小和时间,无论是广场、大院儿、田间地头,只要是群众聚集的地方,都是“海选”的舞台。他们还借鉴“出彩中国人”“青年中国说”等时尚流行元素,突出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每一位候选人用故事、诗歌、快板、漫画、情景剧、相声等方式,晒晒自己或身边的好人好事,在快乐中传递文明、感染他人。在过去的3年里,绿园区评选出各级各类“草根雷锋”9670人,其中47名“草根雷锋”被评为“长春好人”“吉林好人”“中国好人”。

    为给更多普通人“道德出彩”的机会,绿园区开展“听草根雷锋讲故事”,“草根达人秀”“绿园好人”手机摄影、微电影大赛,在人员密集区域建立70多处“好人榜”、2000多延米的“好人墙”、编辑“好人好报”社区道德杂志,让群众眼看耳听、随时随处都能感知到这样一个温暖的道德景象——那就是“雷锋从未走远,好人就在身边”。

    反哺机制 让“好人”常在常有

    让好人有底气,社会才能更有正气。为实现好人有好报、好人大家帮,绿园区建立了“好人反哺机制”,让每一位“草根雷锋”感觉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时刻在褒奖、关注着他们,在他们也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有一双温暖的手雪中送炭。今年3月,经绿园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绿园区设立了好人褒奖专项资金,每年区财政列支20万元专门用于奖励、培训和帮扶“草根雷锋”。同时,他们还将驻区的吉林省华益爱心志愿者协会等6个学雷锋志愿服务团队,纳入政府首批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今年10月,绿园区草根雷锋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这也意味着,今后“草根雷锋”的志愿服务将更为系统、更为规范、更为专业。

    现如今,根植于不同阵地的雷锋元素、来源于广大群众的凡人善举已经成为这座年轻城区经济腾飞、社会和谐的核心驱动力。这份由来已久的雷锋情怀,在未来也必将不断深刻、丰满,引领绿园走向更加生机勃勃的明天……

    (图文内容详见长春广播电视台《发现长春》系列纪录片《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