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统计数据采集瓶颈 “智”统计撬动经济稳增长

24.06.2016  07:24

  在“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我市统计工作开启了全域创新。23日召开的全市统计系统现场经验交流会传递出一系列喜人讯息,从“南关模式”试点成功到二道区“智慧统计”平台取得阶段性成果,从绿园区夯实统计“最后一公里”到农安、榆树等县(市)区全面推广统计新方法,我市统计工作创新之花遍地开。创新,突破了统计数据采集瓶颈,带来了显著成效:一季度,新增“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对全市经济实现“开门红”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

   从“数库”向“智库”转变

  指尖轻点,手机上的“统计内参”成为二道区决策者们的“最佳智囊”。这份移动化、智能化的内参,是该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分三步形成的:网格员用智能终端前端采集并时时上传——统计大数据进行中端分析——经济指标及分析预测以手机APP形式推送至决策层。这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纸质统计时代”必须等到全部数据汇总后再统一发布的掣肘,使统计信息的时效性更强、智能化水平更高。

  “统计工作不光要发布数据,更要依据对数据的挖掘、分析研判,向党委、政府及时提出可行性建议、意见,真正发挥‘参谋部、晴雨表、信息窗’的重要职能作用。”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二道区“智慧统计”平台正是去年被市统计局作为试点推广的“南关模式”的升级版,这意味着,“互联网+统计+网格化管理”的创新统计模式真正在全市落地生根,而且因地制宜地得到了再创新、再突破。

   夯实“双基”坚守统计“生命线

  最近,基层统计员、绿园区青年路街道银融社区020网格长艾超在“扫街”排查中有了新发现,辖区内一家外表看似废弃的厂房,实际上仍有经营活动。通过单位名录核查,艾超第一时间将这家企业纳入到统计范围。

  绿园区通过在街道建“经贸统计科”,将统计工作延伸至社区,广泛依靠网格员狠抓基层基础统计工作,收到明显成效,统计数据的更新率从以前的“几月一换”变成了如今的“日日常新”。

  “艾超们”的细微发现,更为实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层基础工作是“统计大厦”的基石,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第一道“防线”。只有提供真实可信的统计数据,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全貌,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新增“四上企业”拉动经济增长

  来自市统计局的信息显示:一季度新增“四上企业”拉动全市GDP增长1.6个百分点以上,其中,新增工业企业拉动全市GDP增长0.9个百分点;新增服务业企业拉动全市GDP增长0.7个百分点。加大“四上企业”核查力度,挖掘存量,成为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巩固成果的同时,全市统计系统将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检测预警、加大服务业统计力度、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推进全市宏观数据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统计工作的创新将始终“在路上”。(记者 李秀薇)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