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精神文明建设表彰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会召开

26.05.2015  11:03

  2011年长春市荣膺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今年2月,经中央文明委复查,我市继续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同时有16个单位、4个村镇分别荣获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可喜可贺!25日上午,我市召开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表彰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记者了解到,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市将全力开展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社区、文明祭祀、文明上网“六个文明建设”,让文明之花开遍长春的大街小巷。

   深化拓展“建设美好家园”活动

  今年,我市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以民风建设和环境整治为重点,不断深化拓展“建设美好家园”活动,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开展“争当文明户、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村镇”活动,打造文明户创评品牌。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儿媳、好公婆、好邻居、好妯娌评选活动。弘扬优良家风,修订乡规民约,开展志愿服务,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推动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六个一”建设

  深化“创文明单位(行业)、建文明窗口、当岗位明星”活动,着力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推动文明单位(行业)、文明社区“六个一”(一档、一栏、一堂、一队、一传播、一帮扶)建设,不断提升创建水平。

   制定出台《长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章程

  深化志愿服务活动。制定出台《长春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章程》。推动志愿服务网络注册工作,完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以“微心愿、大文章”为主题,总结党员志愿服务经验。加强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法律志愿服务。召开全市志愿服务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社区。适时召开农村志愿服务现场会,总结推广双阳区“邻里守望”农村志愿服务工作经验。

   积极推进“明德知礼”工程

  将“明德知礼”工程作为培养青少年现代教养、促进核心价值观人格化养成的“德行工程”,综合运用经典诵读、时事新闻课与网络道德滋养等各类平台,打通学校、家庭、社会等青少年成长生活的空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明礼仪养成、榜样示范引领、价值观熏陶融汇贯通起来,使青少年在读书看图上网中受到陶冶,明德知礼、崇德向善。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市委副书记杨子明出席会议并讲话,杨子明表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已,严守“三严三实”标准,带头讲文明、树新风,引导市民文明素质提高,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

  “要突出传统文化涵养。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借助重要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用民族文化滋养群众的精神世界。”杨子明说。特别是要组织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珍爱和平,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杨子明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突出良好氛围营造。积极创新大众化、现代化、社会化的宣传载体和平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课堂,引导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要选树更多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深化核心价值观公益宣传,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育。

   六大文明行动”成为今后全市精神文明建设重点

  杨子明表示,“六大文明行动”  (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社区、文明祭祀、文明上网)、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将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要把加强常态管理与健全长效机制相结合。文明观念、良好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仅靠思想宣传和叩问良心是不够的,还要采取制度性措施和规范管理办法,强化约束,加大问责力度。要加大诚信“红黑榜”发布力度,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强大声势,持续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要着力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加强对志愿服务的规范管理,逐步形成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杨子明最后要求全市上下要把宣传教育群众与切实服务群众相结合。文明不文明,关键靠群众。只有群众普遍认同、自觉行动、主动参与,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才会提高。要真正倾听群众的意见、呼声和愿望,让群众在文明建设中唱主角,发挥主体作用,让群众在获得安居乐业的实惠中,支持并参与到城市文明建设当中来。

  市委常委、副市长王路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剑、市政协副主席贾丽娜出席会议。(记者:孟颖)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