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焚烧再惹祸 长春空气污染指数又爆表

08.11.2015  10:58

自10月末以来,我市先后在10月26日、11月2日发布两次大气重污染预警。6日傍晚开始,浓浓的霾再次来袭,春城又陷入了呛人的烟霾之中,空气污染长时间持续爆表。昨日便有网友“掐指一算”: 长春 平均四五天就会出现一次重污染天气,不禁感慨“这个冬天好难过”。烟霾天气有时间规律可循吗?为啥有时烟霾呛人,有时却光见影没有味儿?这种烟霾呛人的日子啥时能到头?昨日,长春晚报记者咨询了我市环保专家。

烟霾来袭市民盼下雪

6日的气温明显较5日低,是烟霾最怕的冷天,市民陈女士觉得:“这天肯定不会有雾霾。”可她恰恰想错了,自6日傍晚起,长春的空气质量便明显下降,浓重的烟霾让视野变得极差,空气的味道十分呛人。“这烦人的霾又来了。”她无奈地说。

“往楼下一看,我去!已经看不着地面了……这雾霾也太严重了。”6日21时许,市民刘先生打开窗户抽烟,眼前浓重的烟霾吓了他一跳,他和家人开玩笑说,“这相当于我抽二手烟了。”

市民肖女士家里的窗户封闭不好,屋子里满是呛人的烟霾味儿。“一会儿睡觉时还得戴着口罩。”她烦躁地说。

“不该下雪的地方都下完雪了,长春的雪呢?”市民孙女士发微信朋友圈问道。在冷空气都控制不住烟霾的时候,人们只能寄希望于降雪了,希望赶快下场大雪把脏空气彻底地净化一下。

长春空气污染持续爆表

昨日,长春晚报记者查询了市环保局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发布系统。从11月6日18时开始,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就趋近了500大关,之后一直到11月7日1时,空气质量指数持续爆表,污染物浓度居高不下。

6日21时,我市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最高。其中,PM10达到809微克每立方米,PM2.5达到789微克每立方米。

7日10时,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为217,级别为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PM2.5。10个自动监测站点中,9个显示为重度污染,高新区管委会监测站为中度污染。在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指数最差排行榜中,我市排名第11位,排在前10位的几乎都是东北三省城市。

烟霾天气有时间规律可循吗?

专家解答:

无时间规律可循 静稳天气“助阵”

面对网友“烟霾天气有时间规律可循吗”的质疑,昨日,长春晚报记者咨询了我市环保专家,专家明确否认。“烟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秸秆焚烧、供热燃煤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排放等污染物的叠加,在静稳天气下形成的。”他认为,秸秆焚烧仍是主要的致霾原因,“不少农民想抢在下雪前将秸秆烧完,乘坐飞机时能看到地上的情况,星光点点,一片‘火烧连营’的场面。”

这种呛人的日子啥时能到头?

专家解答:

11月中下旬 烟霾天气或减少

正是由于抢烧秸秆,导致了长春连续3次空气污染爆表。该环保专家认为,到11月中下旬,这种浓重的烟霾天气应该会减少,秸秆已经烧没了,主要的致污物不存在,空气中的污染物也会明显减少。

地理位置也是我市频繁出现烟霾的原因之一。“我市所处的东北区位,秋冬交替时冷热空气在‘顶牛’,冷空气要来,热空气又没走,就容易产生污染天气。”他说,待这种气候条件被打破时,空气污染就会减轻。

烟霾为啥有时呛人有时没味儿?

专家解答:

燃烧不充分 与浓度有关

长春晚报记者查询近来3次空气重污染情况发现,10月26日和11月6日这两次的烟霾都十分呛人,但11月2日的却没有味儿。既然同样都是焚烧秸秆导致的,为啥呛人味儿不是次次都有?该环保专家认为,一方面是和烟霾污染物的浓度有关,还有就是烧得不够完全。“现在农民主要在燎叶子,秸秆作为生物质在完全燃烧时烟会小一些,不完全燃烧时的味道呛人。”

长春晚报 记者 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