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有了新出路 我市破解秸秆全覆盖难题

29.07.2016  13:35

  本报讯 (记者袁达 通讯员李社潮)“自打5月下旬玉米出苗到现在,来我家地里参观的人就没断过,除了省内的,还有其他省市的。”炎炎夏日,田野里充满生机,榆树市八号镇晨辉农业合作社理事长刘臣又接待了几位从黑龙江来的客人。

  晨辉合作社的玉米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为啥吸引了这么多人前来参观?原来,晨辉合作社引进并成功使用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创立的“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少免耕机械化栽培技术模式”。“春耕前,秸秆一点儿没烧,也没收拾处理出去,全部留在了田里,大家看看,我家这玉米长得不错吧?”刘臣介绍说,用了这种方法,苗不仅出得齐、全、壮,而且省事、省工、省钱。

  据了解,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联盟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等几十家单位组成的公益性组织。

  “秋收时粉碎玉米秸秆,全部均匀抛撒在田里,第二年春播前,使用秸秆分离处理机把播种带田面上的秸秆拨到两边,形成一个约50厘米宽、基本没有秸秆的播种带,为后续免耕播种创造条件。”今年,该联盟采取“播前秸秆全量留田处理农艺”,配合农机公司研制出的秸秆处理与深松施肥配套机具,在我市的榆树、农安开展多点示范。

  “目前来看,采用这项技术的玉米长势很好,这是破解玉米秸秆难题最可行的办法。”专家介绍说,秸秆全部覆盖留地还田,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和有机质含量,同时由于休闲带的秸秆多、厚,控制了草的生长,节本增产增效显著,每公顷可节约成本1200元至1500元。

(责任编辑:章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