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储粮仓“再造”万顷良田

10.11.2014  11:31

  常丰家庭农场里,一套套科学储粮仓装满了玉米。 孙亚海 摄

  “这个仓子真不错,长宽比例合理,不仅可以通风防霉变,还能防鼠防虫,再也不用担心糟践粮食了!”说起刚刚用上的科学储粮仓,德惠市布海镇十三家子村常丰家庭农场主郭显利脸上堆满了笑容。

  深秋时节,驱车沿102国道一路向北,在距离德惠市区七八公里处的路旁,一座金黄色的三角形院落格外显眼。下车走近一看,原来这院落的“围墙”竟是由一套套装满玉米的科学储粮仓构成的。“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院落主人郭显利告诉记者,他家是去年注册的家庭农场,今年一共流转了230公顷土地,种的都是玉米。“今年年景好,风调雨顺,玉米获得了大丰收,平均每公顷产粮1.15万公斤左右。

  “要是没有这科学储粮仓可麻烦了,这么多苞米往哪儿搁啊!”郭显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1公顷地能打1.1万公斤玉米,用传统玉米楼子储存,鸡啄、鼠咬、虫嗑、霉变,四个月下来也就剩1万公斤,按照今年年初的市场价计算,少说也得损失2000元。“这230垧地就得损失四五十万元啊!

  据德惠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郭显利家用的新型科学储粮仓型号为JSWG-220-I,仓长6米、宽1.6米、高约2.3米,可自由拆卸组装,最大储粮量可达10吨,每套造价约4000元,由国家、省、地方财政、农户按30∶30∶16∶24筹措资金。2010年以来,德惠市已累计建成科学储粮仓25592套。

  “近年来,国家为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户建设储粮设施进行补助,深入实施了农户科学储粮仓建设工程。”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07年,我市作为吉林省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试点市,率先在农安和九台开展了试点工作。2009年,我市正式启动农户科学储粮设施专项建设,当年建成科学储粮仓11442套。

  “工程实施前两年,农户对相关政策不熟悉,普遍存在犹豫、观望心理。”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切实开展好农户科学储粮仓专项工程,市、县粮食部门多措并举,利用“三下乡”、农博会等活动和平台,积极开展宣传与推介,让农户充分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和科学储粮仓的好处。在每年秋粮收购前,还指派技术人员帮农民细算减损账,宣传国家补贴政策。从2010年开始,随着农民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市农户科学储粮仓建设数量逐年增多。今年,我市又新建了25000套农户科学储粮仓。据统计,2009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建设农户科学储粮仓18万套,可储存粮食约162万吨,每年可减少储粮损失10%,相当于“再造”1.4万公顷良田。(记者 李中良 通讯员 常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