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好人榜”:好人在身边

20.11.2014  13:33

本报记者李艳红

常年免费为居民磨刀的退休教师高鸿范、十多年义务美化卫生环境的社区居民陈世江、坚持十余年照顾孤寡老人的好邻居孙荣……这些社区好人,相继走进了龙山区福安社区设立的“好人榜”,传递了百姓身边的正能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今年夏天,福安社区设立了“好人榜”。凡在本辖区居住的公民,只要为社区做了好事,弘扬了新风正气,就能“”上有名,成为社区居民学习的榜样。此“”一设,一批常年为社区百姓做好事的好人成为“好人榜”的首选。

高鸿范——免费“磨刀工”退休教师高鸿范自家有一套磨刀工具和修车工具,在邻居们眼中,他是位少言寡语的“热心肠”。每到重要的年节,高鸿范就会主动找到所住楼的楼长,让楼长挨家挨户地通知可以上他那儿免费磨刀。赶上“活儿”多时,高鸿范一天要磨上二三十把刀,累的胳膊直发酸。磨完后,细心的高鸿范还能记住每把刀的“主人”,并热心地将磨好的刀送上门。对于小区其它楼要磨刀的住户,高鸿范更是乐于“接待”,这一磨就坚持了6年。前些日子,同住一个楼的住户小曹起早上班时,发现自行车出了毛病,大清早又找不到修车的人,情急之下想到了高鸿范。高鸿范二话不说,麻利地带上修车工具修好了自行车。虽然言语不多,高鸿范却用行动传递着温暖。

陈世江——社区“绿化员

76岁的社区老党员陈世江原是石油化工厂的退休工人,家在单位对面的楼房未动迁时环境卫生恶劣,是居民们的一块“心病”,陈世江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周遭的环境。他从一锹土干起,从一辆三轮车拉垃圾运起,从捡拾的花籽、树苗种起,经过一个又一个季节的更迭,一年又一年的美化,小区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楼内居民在陈世江的带动下也加入到爱护环境的行列中,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再没有了苍蝇、蚊子的困扰,得到了蝴蝶、蜜蜂的青睐。楼房动迁后,陈世江搬到了社区内的新小区居住,虽说有物业公司,但闲不住的陈世江还是干起了“老本行”,担任着小区的“绿化员”。

孙荣——爱心“护理员”社区居民孙荣的邻居是位瘫痪的孤寡老人。“看他挺可怜的。”一句可怜,一份恻隐之心,将孙荣与这位老人紧紧联在一起十余年。十余年间,孙荣每天都给老人送来热乎的饭菜,将老人的换洗衣服洗的干干净净,让这位老人一直有尊严的活着。“你这么做图什么?”“我什么也不图。只觉得我现在照顾他,将来自己需要别人照顾时,也会有人来帮助我,社会上还是好人多。”孙荣说自己没有多少文化,但尊老爱老的道理还是懂的。提起孙荣的爱心义举,邻居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一声好人。

刘贵春——青少年“教导员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从政协退休的老党员刘贵春深知“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道理,每次社区关工委入户家访时,刘贵春都跟随入户,掌握未成年人的思想健康情况。去年冬天,刘贵春多次随社区关工委同志找到失去父母、跟随老人生活的社区辍学儿童谈心,帮助他树立生活的信心,并通过努力为其家里办理了低保,让孩子坚持完成了义务制教育。张某曾在高一时迷上了网络,无心学业,其母为此焦急万分。刘贵春了解情况后,与关工委同志多次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在孩子生病时给予关心和照顾,让孩子深受感动,后经过努力考取了省内一所大学。刘贵春退休后发挥余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还了未成年人思想上的一片净土。

社区‘好人榜’是一种力量。它的出现,不仅让社区里的好心人得到应有的荣誉和地位,更让人们从中看到了公众对好人的期盼,社会对好人的呼唤。”福安社区党工委副书记董智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