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社保都得用档案 毕业生别把档案不当回事

07.04.2015  10:48

市民刘先生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私企工作。如今已工作了七八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人事档案在哪儿。“要档案也没用,我没编制,也评不了职称,档案可有可无。”不少人都和刘先生的想法差不多,那么人事档案到底有没有用?今天就让“政策姐”来告诉你。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

档案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到底有多重要?

目前,不少人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对档案不了解也不关心,甚至已经毕业几年,但档案还放在学校或放在家里,更甚者档案已经丢失。“如果真的找不到就麻烦了。” 长春 人才市场工作人员说,在国家公务员的选拔、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成熟的民企在招聘时都要审查相关人员的档案,并以其记载的相关资讯作为甄选人才的重要证据。另外,如办理社会保险、职称评定、出具各种相关证明等也都需要本人的人事档案。

“人事档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参加工作以后,真正发挥作用的恰恰就是人事档案,如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相关事宜。”该工作人员说,高校毕业生在毕业的当年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去存放档案,也可以到有人事档案管理权的单位落下档案。

国家对于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大学生档案,一般采取三种管理办法:一是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人社局下属人才交流中心接收,并由个人去办理托管手续;二是把档案留在学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三是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

长春晚报 记者 陈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