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弃儿”找到了“父母”有了家

13.11.2014  16:31

本报记者刘博

所谓弃管楼是既无物业服务机构管理,又未实行业主自治管理的居民住宅楼房,人们往往将其形象地比喻成社会“弃儿”。这些楼房在城市分布比较分散,而且多是单体楼,大都建成时间久,规划设计落后,配套设施不全,屋顶和下水系统经常出现“上漏下堵”现象,这不仅与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不相协调,而且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扰。

弃管楼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了当前乃至今后居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城市形象的提升。随着人民群众对解决“弃管楼”问题呼声的日益强烈,市委、市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适时将“托起弃管楼”拿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重点民生工程,强力推进。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弃管楼历史遗留问题,我市坚持以人为本,以国家、省、市物业管理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改善老旧小区环境、健全服务功能、提升市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不断加强组织、加大投入、全面排查、深入研究,并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分类实施,组团整合,切实将老旧弃管楼改造成了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多元化管理的宜居住所。

据了解,我市城区老旧弃管楼近360万平方米,涉及620多栋楼房、43890户、20万人口,主要是2007年以前建设的破旧、零散、功能不全的楼房。从2012年开始,我市结合“暖房子”改造工作,对这些老旧弃管楼同步实施了二次供水改造,地下排水管线维修,院内硬化、绿化、亮化,取消小锅炉,围合和建立物业管理机制,还要求相关单位对地上地下燃气管道、通讯光缆及供电设备等进行改造。

改造是短事,管理是常事。为保证这些老旧弃管楼能实现长治久安,在完成硬件基础设施改造的基础上,我市按照“鼓励自治、政府托管、业主共同参与”的思路,采取多种办法,努力探索物业管理长效机制。对能和周边小区、单体楼合并的进行围合后推向市场,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标准化物业管理。对不能围合的单体楼、三栋以下楼房的小区,不能实施标准化物业管理的,由市物业管理中心、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组织选出业主委员会,实施业主自治管理。对单体楼,无法组织业户自主管理的,由政府增加公益岗位,统一招聘保洁员,定楼、定岗、定责地实施托底管理。同时,老旧弃管楼整体改造完成后,政府、辖区街道办、社区全程介入后期综合管理,全面改善和提高原有管理水平,切实为居民创造了安全、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综合改造老旧弃管楼30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8亿元,受惠户近40000户。明年我市还计划完成剩下的近52万平方米改造任务,届时,全市城区老旧弃管楼将全部改造完成。

政府的作为、环境的变化,受益老百姓看得最清、体会最深。家住宁江区文化街商贸社区文化佳苑小区的李阿姨回想过去的日子眉头紧皱地说:“我们这里由于多年来无人管理,房屋和设施一直得不到维修和保养,对于管道滴水、屋顶漏雨、墙体长毛、道路破损、垃圾成堆、物品丢失等现象大家苦不堪言,虽然觉得住着不舒服,但千家万户的事,普通居民谁也没啥好办法解决。

令李阿姨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心患”引起了政府的重视,小区各项基础设施都陆续得到了维修和完善,今年5月份,在街道和社区帮助下他们还成立了楼管会,小区的几名老党员带头,义务负责楼管会的日常工作,对小区进行管理。自此,楼道有人扫了,垃圾有人清运了,上下管道通畅了,小区有个大事小情也能找着人管了,这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心情也舒畅了,大家都觉得这回自己找到组织了,小区也有个家的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