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元店”并非真正都2元

20.03.2015  10:01

本报讯(记者李永庆)“您买不买没关系,到屋里瞧一瞧、看一看,本店所有商品全部2元。挑啥拿啥买啥都2元。原价10元、8元的东西现在全场2元。不用问价,您也不用讲价……2块钱,你买不到吃亏;2块钱,你也买不到上当,真正的物有所值,真正的清仓……”在我市一些街边总能听到“2元店”的叫卖声,与此同时,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来此“淘宝”。

记者随机来到一家店里看到,大到锅碗瓢盆、家用电器,小到笔记本、针线、发卡,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然而,记者在店内还发现,这些“2元店”所销售的物品并非都是2元,有的还卖到8元、10元,甚至更高。记者随即拿起一个地板拖把,看到上面的标价是20元,记者又挑选了几样商品,发现除了少数几样不起眼的小物件确实售价2元外,很多商品价格都在10元以上,实在与“2元店”名不副实。记者随即又走访了其它几家“2元店”,发现“2元店”售卖多元商品的现象非常普遍。

记者调查发现,“2元店”商家一般都打着“2元”的旗号售卖“多元”商品,很多商家都是为了借助“2元店”的名气吸引人气,引进多元产品,以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

借“2元店”名气卖“多元”商品,这种行为又该如何定性呢?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它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章中也明确规定,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