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马路:浓缩的长春历史文化符号

06.08.2016  13:36

  引子:

  大马路,长春历史文化的缩影,记录着长春商业的繁荣和沧桑,承载着长春城百年的岁月沉浮,述说着长春由一个乡间集市演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历史往事。早年曾有“窥大马路而小长春”的说法。

  相约著名文化学者、吉林省文联副主席曹保明,听曹老师侃侃而谈,仿佛穿越百年,一幅幅史志画面跃然眼前。

   大马路,先从历史说起

  “要说长春的大马路,得先从历史说起。”曹保明说,大马路是长春历史文化的缩影,长春是东北近代历史的缩影。

  近代中国东北的历史首先要从清军入关说起。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建立清朝,统一了中国,把东北用柳条边(一条用柳条篱笆修筑的封禁界线)来划分保护起来,从辽宁的威远堡,一直到现在舒兰的亮甲山。“柳条边的外面就是现在的长春市,当时划给了蒙古王爷,变成了他的附属地,为的是感谢他帮助清朝推翻了明朝,就在今日净月潭、新立城一带。道光和咸丰年间,柳条边就被中原‘闯关东’给突破了。”其实,在大量的突破之前,也就是嘉庆元年就有很多中原人到这里来种地,一条南北向的小路慢慢形成,出现了农贸市场,主要交易东北、松花江产的大豆、粮食。这就是长春的第一个“市儿”,就是长春的前身“宽城子”,就是现在的大马路。

  史料记载,长春以“马路”命名街路的方法,始于1907年长春正式开埠通商。时年1月14日,长春的一块新城区——商埠地,在“满铁”长春附属地和长春老城之间开建。1912年,南北向贯穿整个商埠地的“商埠大马路”建成,始为沙石路,称为“北门外大街”,今天的大马路正是脱胎于此。后来,在大马路沿途,自北门开始陆续修建了6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与大马路交叉,并分别命名为二马路(现长春大街)、三马路,直至七马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商埠大马路不断拓展和延伸,1930年改建成柏油马路,并延伸到旧城,将旧城的南大街、北大街连起来。此时的商埠大马路北越七马路(现在的上海路)直通火车站,全长2584米,宽20米。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