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建设绿色转型发展 寻求突破展新姿

13.11.2015  11:13

农夫山泉抚松天然矿泉水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无菌灌装生产线。邹乃硕摄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吉林振兴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赢吉林新一轮振兴攻坚战!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谱写美丽中国的吉林篇章!

近一段时间以来,白山城乡主要场所,写有上述内容的巨幅、电子屏、灯箱广告“集体亮相”,尤其是主城区浑江北岸的近200块灯箱,成为夜色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营造氛围的同时,全市上下积极进取、扎实工作,着重在内在转变上狠下功夫,乘势开创白山绿色转型发展新局面。

迈开绿色转型调整新步伐

当前,白山正处于传统产业优势减弱,新兴产业正在培育、尚未完全形成支撑的爬坡过坎阶段。因此,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打造全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先行区,成为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江源产业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其精心布局的“人参生命科技产业园”已进入实质性建设:中信集团与万方集团计划募集50亿元基金,用于人参产业发展;赵文杰博士领衔的吉林金森赛德药业有限公司正式注册;北京鑫利恒医药科技发展公司专业研发团队即将进驻园区科研中心;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和吉林大学药学院分别在园区设立研发与中试基地;与韩国“韩参印”会社、“天地良”株式会社达成投资意向。如今,在40公顷园区的一角,核心项目“人参皂苷Rg3系列制药”悄然动工,明年6月正式投产。

农夫山泉抚松天然矿泉水公司,宣布“只做高端品种、追求文化品位”。目前,3款新品畅销全国,其高端玻璃瓶矿泉水获得“2015国际包装设计大奖(软饮料类)”第一名。这款45元钱一瓶的“雕花珍品”一步跨入国内外高端市场。

以生态、环保、健康为旗帜的临江“金豹木业”,手握7项国家发明专利,向中高级“硅藻地板”高歌挺进,现已开发生产4个系列80多个品种。

坐落在浑江区的“吉林蓝锐公司”,拥有LED照明自主品牌,生产的灯管比普通灯管节能65%,使用寿命是普通灯的30倍!去年6月建成投产的这位“少年才俊”,目前已接到1000多万只订单……

努力寻求创新发展新突破

全面践行“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理念。白山市正在用创新思维谋划发展,靠创新实践推动发展,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舟桥”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创新发展,人才为重。这次院士专家服务白山创新驱动发展活动作为全市柔性引进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招才引智、助力创新,推动地方经济爬坡越坎、提质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前,18位省院士专家与来自白山市的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参加省院士专家服务白山创新驱动发展活动启动仪式。邀请了由中科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冯守华,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究员杨秀荣及省内高级专家共18人组成的“智囊团”,为白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攻关、决策咨询等服务。“望闻问切,把脉诊病,因症施治,开方抓药……”原本一整套的中医诊病程序,成为我省院士专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深入白山开展技术服务、实地对接的真实写照。“我们将在攻克技术难题、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为企业尽一点绵薄之力。我会把企业当作第二个家,带着我的朋友、同仁‘常回家看看’。”在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上,冯守华院士的话语中充满诚意和激情。

创新不仅需要招才引智,本地“”专家也不甘示弱。

他要创造吉林省白酒“酒型”,他要为吉林白酒“定型”!他叫丁政然,抚松“吉林参宝参花香集团”董事长、省劳动模范。他敢如此豪言,是因为手里攥着5项国家发明专利:参香型酒专利、人参高粱发酵酒专利、人参谷物发酵酒专利、人参蓝莓酒专利、人参醋饮品专利。

他说,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符号和香型密码,这也是一个地域的文化标志。中国白酒现有12个香型,贵州茅台酱香型、四川五粮液浓香型、山西汾酒清香型等等。人参乃百草之王,人参白酒清爽甘洌、参香四溢,且有强身健体补气养血之功效,何不以此定型而推向全国走向世界?

这位“中国人参酒行业十大影响力人物”,正在为此努力着。

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新举措

全力落实“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理念。白山市大力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坚持山、水、空气、土壤一体管护,切实做到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建设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

作为生态地区,白山在新常态下实现新作为,必须始终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这个根本。在全省率先提出“生态城镇化”建设目标,实际工作中,围绕实现“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移民工程。近年来,在整合各类政策资源、完善生态移民配套政策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先行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移民工作,探索了国有林场棚改搬迁整合、国有工矿棚户区异地搬迁改造和保护区村屯整村搬迁三种生态移民模式,可有效保护林区生态,减少林业资源非经营性消耗,大幅度增加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腾换出大量城镇建设用地,降低民生投资成本,进一步增强人口集聚效应。

现在看病离县城近,孩子上学、大人出去打工也方便!想想过去我们过苦日子不说,还白白浪费(烧了)国家那么多木材啊。

面对“下山”整整5年,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丁小山新村的张桂有感触颇深。

老丁小山村原址位于靖宇县巨龙泉附近,这里流出的矿泉水供应全县人民的日常用水,同时也是“恒大冰泉”的水源地之一。为了杜绝村民砍伐林木及生产生活对水源地造成破坏、污染,靖宇县投巨资对全村41户村民实施整体搬迁。这一生态移民举措,不仅有效保护了水源地,也给丁小山村的村民们带来了福音。

住在老村的时候,只要是‘四轱辘车’都到不了村里,去趟县里得先走1个小时的土山路才能坐到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民们苦不堪言。”谈起以前的生活,张桂有记忆犹新。他说,由于交通不方便,村里人外出务工也没人愿意要,只能靠上山采点野菜,种点荒山地勉强维持生计,村里的孩子大多上学没几年就辍学回家。

2009年,全村村民住房和耕地通过置换,整体搬迁到了县城西部10公里外的新村。每户60平方米、7万元的造价,农民只花不到3万元。如今41座住房红墙灰瓦、排列齐整;绿树红花、门前掩映!原住址的耕地全部还林,红松树已经长到2米多高。

在张桂有家的房门上,“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科技示范户”、“党员创业示范户”两块牌子格外显眼。

今年36岁的张桂有凭着年轻气盛,敢闯敢拼,率先成了村里的富裕户。他从外出打工的村民手里流转了60亩土地用来种植白菜、大豆等经济作物,还发展了一块苗圃。随着积累越来越多,他又购置了旋耕机、播种机和两台机车,农忙时收完自家地,还能帮村里人收地,多挣一份收入。“现在每年差不多能收入10万元。”说到这些,张桂有乐得合不拢嘴。(记者王春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