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生态新区建设步入快车道

09.06.2015  15:41

白城生态新区建设全面铺开。图为工地晨曦。

中国吉林网讯(记者高大伟尹雪)塔吊林立,机声隆隆,幢幢楼宇拔地而起,人工丽湖碧波荡漾……白城生态新区建设在这个初夏飚出空前热度,一座现代化新型魅力之城已初具轮廓。2012年,白城市启动新区规划,2013年生态新区·林海镇被列入吉林省22个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理念下,白城新区成为全省首个“生态新区”。2015年3月,白城生态新区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

引水筑城——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走进白城生态新区。但见柏油马路纵横交错,景观绿化带错落有致,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道路、管网工程:已开工建设道路20条,总长22公里,各类建设中的管网工程138公里,已完成120公里,工程投资5.18亿元。新建2.4万吨/日污水提升泵站一座,给水管网5.1公里,污水管网5.2公里,地下供电管网3.7公里。

广场及绿化、亮化工程:广场铺装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1.32亿元。6月30日前全部完工。主要有道路完成绿化面积31万平方米,完成乔木、亚乔木22049株,灌木、绿篱9299株、地被45237平方米,鹤鸣湖绿化工程完成乔木种植4590株,乔木亚乔木4730株。花灌木3026株,花卉、草坪38.8万平方米。东海路、丽江路、淮河路、纵十一路、长庆街共计安装路灯268盏,湖区照明、亮化工程共计5104盏灯具、4515米条状照明灯。

鹤鸣湖工程:新区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湖、退耕还湿地政策,实施了鹤鸣湖工程,结束了白城在全省9个市(州)中唯一市区没有河流与湖泊的历史,完成了几代人把水引进市区的夙愿。建设包含土方工程、防渗工程、驳岸栈道、桥梁、喷泉等工程,湖区水域面积达54万平方米。同时,以透水性铺装、下凹式绿地、屋面雨水回收、生态堤岸、暴雨排泄等分项工程为支点,支撑全市“海绵城市”工程建设。

生态新区回迁区工程:棚户区改造集中回迁区总建筑面积41.2万平方米,计划2015年10月末全部交付使用。

惠民利民——公共服务项目全面铺开

在公共服务建设上,新区开展的项目有:市民服

务中心工程,建筑面积4.03万平方米,工程投资1.77亿元,2015年6月末交付使用;科文中心工程,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工程投资2.48亿元,2015年6月末完成主体施工;生态新区学校工程,建筑面积6.76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2.24亿元,2015年9月初达到入学标准。此外,在建的还有健康产业园项目、健康运动体验中心、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营养食品等一体化产业链条、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

创新融合——市场产业项目方兴未艾

立足“城乡一体,绿色生态”的目标,白城生态新区依托优势,推进融合发展。

地产业:碧桂园集团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目前已开工面积16万平方米,还将开工3万平方米,示范区今年全部完工。中绿“中央城”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2016年6月30日,全面交付业主、移交物业。

商贸产业:威尼斯水上乐园主体已封闭,今年10月投入运行。婚博园项目(集中建设婚庆、婚介、酒楼、婚纱影楼、广告庆典公司、旅行社等多家与婚恋服务相关的服务公司),已开工建设。嘉润度假酒店、鹤鸣湖文化创意园区(集风情商业街、儿童娱乐园、创作观光岛,集购物、休闲、娱乐、文艺创作于一体)、红星美凯龙家居卖场,均已开工建设。

物流产业: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包括物流产业园区的整体开发、招商、运营、管理等,主要是建设吉林商品交易中心,以电子商务技术为依托,结合银行结算、风险管控、信息发布等系统,以大宗商品现货交易为主,开展部分中远期业务,实现现货交易、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相融合的运营模式,将于6月运行。

在三大板块战略布局下,白城生态新区形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产业三大类项目,以生态、住宅、商贸、健康、教育、文化、旅游、养老养生、金融、物流十大产业为切入点,重点打造“四园”产业项目:电子商务园、仓储物流园、健康养老产业园、军事主题园。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白城在新的起点再出发;着眼生态,打造亮点,生态新区迸发着无穷的生机与动力……一座生态环保、生机盎然、工作便利、生活舒适、安全有序、宜业宜居的“草原水乡”已呼之欲出,款步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