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战 牢记使命迎难而上

12.01.2016  10:59

中国吉林网讯(记者高大伟于凝尹雪)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之后,瀚海大地吹响新一轮脱贫攻坚战冲锋号。

近日,白城市召开扶贫开发工作大会,全市上下群情振奋,一致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委书记庞庆波作动员讲话提出:

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担当,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全省脱贫攻坚任务,重点和难点都在白城。白城完不成任务,就势必拖全省的后腿。刚刚结束的市委五届十次全会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全市“两必保、三翻番”,努力让全市人民过上更加美好日子的奋斗目标。让全市人民过上好日子,贫困人口必须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这其中,脱贫只是第一步,致富才能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小康是我们的目标。要切实增强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中央决定由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按照微利或保本的原则发放长期贷款,中央财政给予90%的贷款贴息,专项用于易地搬迁、整村推进和产业扶贫。省里初步考虑每年追加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脱贫攻坚。如果我们不抓紧汇报、积极争取,就有可能得不到更多的支持。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结合实际白城市提出:到2018年实现“三确保、两不愁、三保障、两平均”。“三确保”就是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确保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两平均”就是实现贫困地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18年达到3600元以上,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确保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

过去两年围绕建档立卡白城市已经做了一定的基础工作,但还要进一步夯实。要组织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回头看”,组织发动群众广泛参与进来,把识别权交给基层群众,保证贫困户认定公开公正公平,做到符合条件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户不进,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纳进来。确定了贫困村、贫困户之后,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把脉问诊”,找准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村、贫困户类型。真正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一是着力推进生产脱贫。就是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增强发展生产的“造血功能”,确保脱贫攻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扶贫专项资金支持、行业部门和社会力量帮扶,支持发展产业和就业项目、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等方式实现脱贫。对贫困村,重点强化行业扶贫,推进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对贫困户要重点支持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带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二是积极探索生态脱贫。白城市是国家生态建设与保护示范区、水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要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生态工程方面的政策支持,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及生态移民上取得突破。三是全力抓好生活脱贫。全市因病、因学致贫的有近8万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有1.5万人。对这些人口,主要是通过发展教育、医疗保险救助、社会保障等途径扶持脱贫。

深度谋划项目,着力解决好“短板”问题。脱贫攻坚不仅仅是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还要解决白城未来发展问题。生态脆弱、工业薄弱、基础设施落后是障碍白城发展的三大“短板”。要补齐这些“短板”,就必须以扶贫开发为载体,深度谋划符合实际的大项目。搞好项目谋划必须研究政策,各市直相关部门要立足部门职能,不仅要帮助包保对象研究好政策、谋划好项目,还要从全市角度研究透、承接好国家和省与扶贫有关的各项政策。重点围绕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谋划项目,通过推进河湖连通、水生态建设、生态移民、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项目工程,建设美丽白城。要围绕壮大工业谋划项目,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业、现代高载能产业等振兴工业经济。要围绕基础设施扶贫谋划项目,加快推进农村道路、水利、电力和学校、医院、文化、住房等基础条件改善。各县(市、区)要抓紧编制完善脱贫总体规划、年度计划,深度研究好国家和省里的脱贫攻坚政策,按照资源整合、资金打捆的思路,研究策划大项目,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支持。各级包保干部也要结合实际,把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计划与国家和省里的政策、项目紧密衔接,借助政策支持实现脱贫致富。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责任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一要全面落实领导责任。按照省里要求,市、县两级都已经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组织推进和督促落实作用。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是脱贫攻坚的主体,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是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深度谋划,做好精准识别、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二要着力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要建立调度督查和定期报告制度。建立完善脱贫攻坚考核机制。制定出台脱贫攻坚工作考核办法,在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市扶贫办牵头负责考核工作,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定期开展综合考评。研究制定扶贫开发工作专项考核评价办法,每年对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要建立脱贫攻坚激励约束机制。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考核班子、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要基地,选好配强贫困县、贫困乡(镇)主要领导。对扶贫成效明显、贡献突出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要予以宣传和表彰。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县(市、区),要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追究责任。县(市、区)对乡(镇)、乡(镇)对村也要实行这样的督查问责办法。要建立扶贫工作监督管理机制。各级纪检部门要提前介入、建立台账,对资金物资进行全程监管,杜绝以权谋私、违规操作、偏亲向友、徇私舞弊等问题。同时,严格执纪,对发现的问题,必须坚决查处、绝不姑息。决不能扶贫工作完成了,干部却倒下了,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积极性。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引导,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坚定他们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要发挥扶贫对象的主体作用,让贫困群众参与扶贫开发规划、扶贫项目建设、管理和监督。要做好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支持他们探索创新脱贫方式方法,为他们创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