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艺术团唱响老年人新生活

15.10.2015  13:28

艺术团正在排练《鸿雁》。  朱怡  摄 

  “《鸿雁》这首歌主要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恋之情,故乡是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触动,一个人、一杯酒,独对苍天,思念着那片辽阔的草原。”随着边桂荣的讲解,长春市畅想艺术团的团员们微微抬高下颌,张大的眼睛慢慢放空,轻轻提起的笑肌拉动嘴角,低沉、清澈的声音渐渐释放出浓郁的乡愁。用表情、用情绪、用声音来传递歌曲的灵魂,这就是团员们正在练习的。

  12日,在吉林艺术学院的一间排练室内,畅想艺术团的20余位团员正在进行排练,本周末,他们就要去韩国参加国际交流演出。

  名师高徒,边老师和她永不毕业的学生们

  畅想艺术团成立于2014年5月份,现有团员60余人,平均年龄58岁,我省著名歌唱艺术家边桂荣担任他们的老师。

  “有一次大家在一起聊天,说学声乐很久了,却还没参加过演出,随后大家一拍即合,决定成立艺术团,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团长张玉杰介绍,艺术团成员来自不同的声乐学习班,有的学了8年,也有的仅学1年,“边老师的声乐班分为初、中、高级和研究生班,大家都是学完一轮后,再从初级开始,老年人接受能力慢,记忆力不好,大家都想学得扎实点。”一名团员说,他们称自己为永不毕业的学生。

  说起刚学声乐的那段日子,采访现场马上变得热闹起来,团员们抢着说起自己的囧事和学习窍门。

  “我们平时唱歌就是靠喊,开始学声乐时特别不习惯,就是找不到发声的门路,边老师也着急了,用手把着我的嘴,控制出一个正确的口型,再慢慢尝试,我回家也按边老师的方法对着镜子练习,还挺好使的。

  “我家在净月住,没事的时候就上山对着树林喊,练发声。

  一派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充斥着自信与自豪。

  艺术团人气旺,一年多受邀演出20余场 

  畅想艺术团成立至今也就一年多,这其间他们参与了20余场演出和两次大赛,作为一个“年轻”的团队,他们俨然已成为我省合唱界的黑马。

  当初成立艺术团,就是为了展示自己,团员们也都觉得学了这么久的声乐,表演肯定没问题,可是第一次在新丽社区登台演出,却给了团员们一次“下马威”。

  “第一次上台,看着台下那么多观众,我一下就紧张了,两条腿直哆嗦,多亏我站在后排。”副团长张恒志说,“非常庆幸的是演出中并没出现纰漏。

  “那次我们唱的是一首蒙古族歌曲,大家登台时是跳着摔跤手的舞蹈上台,结果,我一紧张就走顺拐了,太丢人了。唱功、表演每项功夫看来都得学啊!”男队队长綦爱武说。

  这次演出后,演出邀请纷至杳来,社区、敬老院、学校……一年多的时间里,团员们见识了各种舞台,在马路边铺一块红布的舞台、大雨中的露天舞台、东方大剧院的专业舞台,“只要有需要,我们就去演。”张玉杰说,不只是本省,团队还曾受邀参加了延安举办的“红色文化艺术节”红歌大赛,团队以红歌串烧《节日欢歌》获得演出金奖,在今年我省举办的“长白山文化艺术节”中的合唱节大赛,艺术团又获得了铜奖。“我们团队也有自己的中国梦,我们希望能在更广阔、更专业舞台上再攀高峰。”张玉杰说。

  文艺养生,为了自己重新开始

  顶风冒雨登台演唱;自掏腰包买演出服、坐公交车参加演出;为了节省出一天租服装的钱,演出当天一大早去取租来的服装,演出结束,直接穿着演出服去退还……连租服装的商户都说,这些老人图个啥呀!用秘书长刘向新的话说:“文艺养生,为了自己重新开始。这也是现在团队的理念。

  说到参加艺术团的收获,采访现场再一次沸腾了,“我觉得我变得更年轻了。”“我实现了存在的价值。”“我的生活更有活力了。”在团员们眼里,现在是他们的第二次人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就是团员们的目标,他们不仅要自己乐,还要给更多人送去欢乐。 (记者  朱  怡)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