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民的现代农业梦:新年买农业植保无人机

10.02.2016  12:38

   新华社长春2月9日电 今年,我准备投入60多万元买3架农业植保无人机。”67岁的吉林省农安县众一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文业胜经营着近500公顷耕地,“单说喷药作业,人工2个小时喷洒1公顷,高架车1天喷20公顷,飞机1天能喷100公顷。

  种了50年地的文业胜从不敢想有一天能经营500公顷耕地,“家庭联产承包之后,一家才种1公顷多,种子等农资也不行,每公顷玉米产量才6000多斤。”而在他记忆里,那个年代的拖拉机堪比“豪车”,可望而不可即。

  2008年,年近六旬的文业胜组建了农安县众一农机专业合作社,添置了一台90马力的“四轮子”。“政策鼓励土地规模经营,2009年合作社以每公顷870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流转了几十公顷耕地。”文业胜说,“大伙都劝我说,老文一下投入这么大,赔了咋办?但我认准了规模经营。

  春节前,文业胜和种子、化肥等企业确定今年的农资价格。“我订货量大,厂家给优惠,一吨化肥比零售便宜300元,每公顷地总投入就比‘一家一户’少1500元左右。”文业胜掐着手指算,“平均每公顷打2.4万斤玉米,又比过去大伙自己种多产出1000多元,一增一减每公顷土地的效益增加2500元。

  规模经营节本增效。土地流转价格从每公顷8700元上涨到今年的1.2万元,文业胜将效益更多地让利给土地流转的农民,“我一直是微利,几年下来,大伙也认可合作社了,土地流转费用都是秋后卖粮后支付”。

  合作社从一台“四轮子”到如今拥有130台套各类农机,实现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但在文业胜眼中,合作社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还需要5年时间,“现代农业应该是经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装备机械化、管理智能化”。今年,除了买植保无人机,文业胜准备集中干“两大工程”,“一个是全面实现秸秆还田,告别掠夺式经营;一个是在田间地头安装摄像头,实现可视化监控”。

  去年10月,吉林省出台《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到2020年,在长春市和9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及市(州)城市周边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5年,全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天上有飞机、地上是农机、土壤里是秸秆增肥力……规模经营让文业胜成了现代农业“急先锋”。“再过5年,我都70多岁了,人到了这岁数,挣钱已经不重要,种地是我的兴趣,快步迈进现代农业是我的梦想。”憧憬现代农业图景的文业胜声音洪亮,满面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