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商街:为长春商业文化注入新活力

08.09.2016  16:36

  本报记者 李秀薇

  北京的王府井、成都的宽窄巷、上海的南京路……这些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特色商街,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如今,这种具有强大聚合能力的新型消费业态,已经走进长春人的生活。在净月,位于新城大街与天富路交会处的民国风情酒吧街一期日前正式开街;在朝阳,红旗街周边的影视文化特色商街已于7月底亮相;在绿园,围绕万福街打造餐饮休闲商业步行街的规划正在有序推进;在二道,东新路文化创意产业街区将勾起艺术清新的工业记忆;在宽城,长江路步行街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在长春,一条条风格各异的特色商街陆续开启与市民的“美丽约会”。

   政策红利撬动建设潮

  这股强劲的特色商街建设潮源于市委、市政府鲜明的政策引导和大手笔的资金扶持:着力弥补城市功能不全、需要有效投资的短板,着力提升服务业的区域辐射力,提升城市总体功能。

  2015年6月,我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对具备相关条件的新建街区,给予300万元或1000万元的运营补助,连续补助最高年限不超过3年。同时,对利用现有城区街路改造、扩建的特色街区,每年给予运营补助。一些特色商街的运营方表示,政府给予的运营补助相当于变相降低了他们的运营成本,同时也为老城区特色商街注入了发展新动力。

   重构一种消费生活

  徜徉于一幢幢优雅的洋楼之间,从报童手中接过一份泛黄的报纸,欣赏旗袍美女的曼妙歌舞……傍晚霓虹闪烁,悠扬的乐曲从老式留声机流淌而出,唤醒人们的怀旧情愫。当市井的喜气与醇香的红酒相安无事,当古典建筑与时尚生活各得其所,来民国风情酒吧街喝酒是“”,品味情调、舒缓身心才是“”。“植入异域特色,让长春人在家门口就能体验纯正的巴蜀悠游之乐。”“巴蜀映巷”创立者、吉林省四川商会会长刘上源介绍,随着体验式消费的兴起,“巴蜀映巷”不单纯是一个商业街区,更是在重构一种消费生活。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巴蜀映巷”构成了长春全域旅游又一综合景点和重要服务区。打造差异化、品牌化、高端化的特色商街消费新业态,有利于引导和影响人们的消费习惯和观念,有利于提高百姓的生活品质。

   诠释建设者的城市情怀

  特色商街为长春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消费的新去处,为城市增添了文化特色和文化底蕴。对于建设者而言,则诠释着他们的一种城市情怀。

  作为一位在长春打拼了33年的四川人,刘上源早已将长春视为第二故乡。他认为,净月高新区多以城市住宅、商务写字间为主,缺少相应的生活配套设施,而且长春缺乏具有特色的休闲经济尤其是夜市经济,所以“巴蜀映巷”就是要填空、补位。

  开街8个月后,这条特色商街的区域辐射力逐渐显现,周边不少楼盘已将其作为一个主力卖点。据不完全统计,以川渝美食为特色的“蜀水巷”一期累计吸引游客逾50万人次。“巴蜀映巷”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500余个。

  沉淀资金多、现金回笼慢、封闭部分采用天然气供暖成本大……一些新建特色商街仍要面对诸多实际困难。但建设者们表示,有政府的鼎力支持,以及交通的逐步完善、周边居住人群的不断增多,即便压力再大,他们依然满怀信心继续前行,一定要做好!

  以品位提升品质,以商街带动商圈,一条条特色商业街不断聚合人气、商气、财气,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形象添彩,让长春更具城市竞争力。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