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促发展 共享成果惠民生

31.03.2016  10:37

  编者按  谭竹青生前是二道区东站街道十委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她从1956年起就一直在居委会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广大居民群众的钦佩和爱戴。2006年3月24日,民政部追授谭竹青为“社区工作者楷模”荣誉称号。同年3月28日,中央组成谭竹青事迹报告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报告会,竹青精神由此从长春走向全国,成为我市社区建设的一张响亮名片,更成为全国社区战线的一面旗帜。从2006年开始,我市把每年的3月28日作为“社区工作者楷模”谭竹青命名纪念日。今年3月2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谭竹青“社区工作者楷模”命名十周年纪念大会,以此激励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热情,在追逐“长春梦”进程中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民政承担着保障基本民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能,从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最能体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2016年,市民政局紧紧围绕“深化改革促发展  共享成果惠民生”发展主题,着力用新理念、新举措,谱写长春民政事业发展新篇章。

  突出抓好脱贫攻坚,确保基本民生底线守得住、兜得牢。大幅提高城乡保障标准,主城区今年率先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全面推行农村低保补差式救助,实行按户保障、差额救助、分类施保的精准救助模式,为城乡低保统筹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加强农村贫困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将农村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救助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确保不少一户、不落一人。

  突出抓好居家养老,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完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0个,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典型。启动实施市社会福利院移址新建项目,新建11个就近社区、方便百姓的城市社区托老服务中心,全市新增各类养老床位3000张以上。扩大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覆盖范围,新建100所农村养老服务大院,老年人免费乘车年龄从70  岁放宽到65周岁,范围扩大到郊线车。

  突出抓好为民服务,确保幸福社区建设深入持续发展。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开发探索电子商务、物流配送、金融理财等新的服务项目。完善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和居民自治机制,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认同感和归属感。完善社区工作体系,促进“三社联动”,建立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和社区盖章证明事项清单,严格准入社区新进工作事项。完善社区保障体系,城市千米社区比例达到65%。

  突出抓好社区拥军,确保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出台全市社区拥军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加快树立长春社区拥军服务工作在全国的领先位置。持续开展主题拥军优属活动,继续以“情系驻长官兵、关爱革命功臣”为主题,为驻长部队办实事、解难题。推进退役士兵“阳光安置”,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满足退役士兵多样化就业需求。

  突出抓好殡葬改革,确保专项事务惠民便民。加大殡葬惠民改革力度,对城区无丧葬补助居民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少殡葬服务性收费项目,降低收费价格,优化殡葬服务环境,建立长春殡葬官方网站,提升96600殡葬专线服务水平。加大文明祭祀方式的创新和推广力度,组织开展“清明文化周”活动。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开展全市农村留守儿童摸底调查和关爱保护工作。

  突出抓好培育发展,确保社会组织作用有效发挥。加快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实现县(市)、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全覆盖,每个基地年内至少孵化社会组织10家,全市社会组织增长率达到10%。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编制《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实现机构、职能、资产、人员、党建外事五分离。

  突出抓好能力建设,确保防灾减灾体系更加完善。提升灾害应急处置能力,每个县(市)、区年内至少新增1处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基层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每个县(市)、区、开发区至少完成1个国家级示范社区和2个省级示范社区的创建申报。增加救灾物资储备,增加285万元救灾物资储备。(记者  周  源  本报通讯员  史书华  徐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