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票防骗给您提个醒儿 “航班取消”别轻信

14.03.2015  10:38

网上购买机票,已成为许多市民的出行习惯。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与防范意识,有不少旅客在遭遇骗局时无法准确辨识。3·15消费者维权日到来之际,本报收集了一些典型的机票诈骗手法,希望能为您的出行购票提个醒儿,防止受骗。

提醒一:“航班取消”短信多数是陷阱

“尊敬的乘客,您预订的航班已取消,收到短信后请您及时与本公司联系……”如果消费者收到这样的短信,就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因为这十有八九是场骗局。

近些年,随着在线旅游渗透率不断提升,网络骗术也在不断升级。“航班取消”短信,就是比较常见的诈骗手法。在飞机起飞前一天,向乘机人发送“航班取消”的短信,当乘机人选择改签机票时,行骗者会请对方通过网银、ATM机定向转账,以获取“改签费用”。

携程机票专家提醒,每逢春节、十一等出行旺季,“航班取消”短信的相关投诉都非常多,消费者应学会识别这类诈骗短信。首先,收到上述短信后,应第一时间登录航空公司官方网站查询。其次,要仔细辨认短信内容。因为按照惯例,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导致航班取消的,会全额退款。签转、变更都是免费的,不会向乘客收取任何手续费。

提醒二:特价机票可能需“候补”

“同一张机票,航空公司卖800元,某些订票网站却只卖500元,难道这些订票网站真的有‘优惠’?”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特价”,只是订票网站违规出售了航空公司的“免票”而已,消费者盲目购买,很可能需要在机场“候补”,耽误行程。

航空公司有关人士透露,作为员工福利,以及给予部分代理商的奖励,航空公司有时会发放一些零元票面的“免票”,一些代理商嗅到商机,将这些“免票”违规在订票网站上加价出售,从中牟利。根据民航规定,持“免票”的旅客,只有在其他购票旅客全部登机,且该航班还有剩余座位的情况下,才可成行。

代理商出售“免票”时,通常不会将这些情况告知消费者,这也造成一些旅客明明花钱购了票,到了机场却被告知要“候补”,旅行计划全部被打乱。

提醒三:购买航空保险小心遭遇“虚假保单”

由于投保人“用上”航空意外险的概率很低,一些代理商便会冒险出售虚假保单。有的代理虽然卖的是真保险,但却是将保金为5元、10元的低价险种以20元、30元的高价险种价格卖给消费者。

而航班延误险,玩的则是“事后补保”的把戏,代理商会选择一些航班延误可能性较大的航班投保,其余的保费,则自己截留。万一消费者出险,就用保险公司的名义,自己赔付。

吉林 省消协工作人员提醒说,识别假保单的方法很简单,将保单号输入保险公司官网查询系统验真即可。凡是不告知承保公司名称,或提供的保单号无法查询到保单信息的,都很可能是有问题的保险,消费者一定要当心。

提醒四:山寨网站低价吸引

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搜索,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机票售卖信息,但是搜索结果中许多提供超低价机票的小网站却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有些山寨网站会直接模仿知名旅行网站,博取消费者的信任,最后通过所谓的客服诱导消费者进行转账购买机票。

携程提醒消费者,一般情况下正规的机票销售渠道不会出现要求客户用银行卡直接汇款的方式,消费者如遇类似要求一定要提高警惕,核实网站的合法性,验证客服电话是否属实,留意其是否具有CATA(中国民航运输协会)的认证资质和工信部的运营备案,如对方号称是知名在线旅游网站又让消费者汇款基本可断定为骗子网站,建议直接报警处理。

提醒五:低价机票加价售卖

“我之前在一家订票网站查询了一趟航班的票价,是不到1000元,我觉得还可以接受,就准备预定了。但是进入付款界面,最后的价格却显示将近1500元,即使加上燃油费和机场建设费,也不能差这么多啊。”市民王丽丽说起自己的订票遭遇,还是有些摸不到头脑。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目前机票市场上不少代理商利用消费者不熟悉机票产品,将特价机票抬高价格出售,以达赚取差价的目的。

针对国内机票代理良莠不齐的现况,上述专家提醒消费者,“低买高卖”的“黑代理”有明显特征。例如,“霸占”特价票后,会不停催促旅客付款,这是因为不少航空官网购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不付款订单会作废。直到旅客将高价票款打入“黑代理”账上,“黑代理”才会下单购买特价票,从中赚取差价。

提醒六:假借“400”客服热线的名义骗钱

随着消费者防骗能力的提升,一些不法分子也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一些骗子网站和黑代理为掩人耳目会用“400”开头的电话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并要求汇款或转账,而往往消费者根据对方的要求进行操作后扣了款项却拿不到机票。有些骗子网站甚至会利用软件修改来电显示号码,用“400”开头的电话表示“合法”身份。

“我之前就接到过这样一个电话,来电显示以‘400’开头,对方称是一家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之前我在网上定的机票价格发生变化,需要我补充一些票款。当时我是有些将信将疑的,后来仔细想想,才发现破绽。但是肯定还是有些人会上当的。” 长春 市民郭女士说。

消协提醒,对不熟悉的号码最好通过搜索引擎核实信息的真实性,提高对400/800电话的警惕。凡是在电话里索取银行卡号和支付密码均属骗子行为。消费者购票应尽量通过知名的服务商或者航空公司官网购买。

城市晚报 记者 张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