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七旬老人体内取出近14斤肿瘤 术中输血7升

23.06.2015  10:21

图中左侧为肿瘤,其余为被挤压的脏器 新文化报  彭洪升 摄

73岁的陈先生家住 长春 市,去年9月发现体内长了一个肿瘤,不到一年,肿瘤“疯长”让他消瘦数十斤,难以进食。这个月,情况危急的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

肿瘤“疯长” 老人瘦数十斤

6月21日, 吉林 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肝胆胰外科病房,陈先生已逐渐好转,家人非常高兴。

据家人介绍,陈先生自去年身体开始消瘦,老伴感觉异常,在2014年9月带他去医院体检。发现他的腹部有一处肿瘤。当时肿瘤还不算大,家人决定带他去长春一家医院手术。

2014年9月,陈先生经历了一次手术。家人说,因为肿瘤与多处脏器相连,担忧完全切除,可能会引发脏器的血管出血,危及生命,因此医生只将肿瘤一端切除了五分之二。而经确诊,是低度恶性间叶性肿瘤。

陈先生只好出院回家,而肿瘤则在腹腔右侧“疯狂生长”。其间,家人还曾带他到长春的其他医院就诊,但因为手术风险过高,医院都不同意手术。

今年,陈先生越来越瘦,曾经180斤的身体,已经不到110斤。

老人不能进食 危及生命

今年5月末,老人已不能进食,“喝水都吐”,危及生命,家人决定带他去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就诊。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杨永生,对于陈先生入院后的医学影像印象深刻:胃、肠、肝……脏器被挤压变形,而影像中的其余区域,被一个硕大的肿瘤填满!

而陈先生在入院时的状态,已十分危急:身体消瘦、不能进食、呼吸费力、腹腔有水、严重腹胀!右半腹腔内,肾脏、输尿管、肠全部被挤压至左侧!而肝脏右叶被“挤平了”。医院决定对他进行手术。

家人记得,陈先生是在6月4日9时被送入了手术室的。

手术过程

十个小时手术成功取出肿瘤

术前:为防止意外做好一切准备

考虑到老人年高,肿瘤过大,此次为二次手术,手术风险性过高,医院为此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普外科分会手术学学组全国委员张学文教授,与杨永生共同主刀,并有医院内多科专家会诊,包括血管科、泌尿科等科的医生,均在手术室内。

当日9时后,老人被送进手术室内,医生进行了充分的术前准备。为了防止有严重的脏器损伤,医生也做好了包括老人右肾切除手术的准备,此外,为防止有血管严重坏死等情况,也准备好了人工血管。

最难:取出肿瘤时最担心大出血

真正的手术,是在当日10时10分开始,在开刀打开腹腔后,医生利用腹腔镜探查,观察肿瘤的位置、与脏器的关系及脏器受挤压程度。而难点在于,老人前一次手术恢复后脏器粘连的情况。

随后,医生开始将肿瘤与脏器分离。分离过程中,医生发现,肿瘤侵犯了老人的结肠肝曲和肝右叶。因肠部与肝右叶已有部分严重坏死,医生进行了切除。

当日12时40分前,硕大的肿瘤终于将要与脏器分离。“整体取出的那一个刹那,其实非常惊险,压力最大。”杨永生回忆,肿瘤连接着下腔静脉等,会突然出现大出血的情况,那样的话,流出的血将可能迅速将腹腔填满。

肿瘤终于取出!那一个瞬间,显得那么漫长!从情况判断,老人其他脏器情况尚好,并未对其进行右肾切除等。

止血:过程6小时 输血7000毫升

虽然未发生静脉大出血,但因为肿瘤过大,老人的脏器出现了无数的出血点。“那就像是擦破了皮之后,无数个细小的渗血点,同时出血。”医生这样解释。

医生紧急开始止血,对每个出血点进行缝扎,并采用了电凝、压迫等多种方法。“血流得依然太多了,止血过程非常艰难。”老人整个手术过程,输血达到了7000毫升。在当晚7点左右,手术终于宣告成功完成。

肿瘤取出后,医生发现,呈椭圆形,长度达到了30厘米,经过测量,已近14斤。

21日,陈老先生躺在病床上,已能清晰对话。他说,实际上在手术前,他对于自己的情况已经很了解,“我其实想好了,做好了下不来手术台的准备了。”他说,他感谢为他手术的医生们,“可以说,他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新文化报(彭洪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