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拓宽 绿园发展新路径

26.11.2016  07:05

  既不沿海,也不具备资源禀赋,然而,2016年,“智造业”却在绿园区悄然兴起。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今年,绿园区把创新思维、创新办法和创新理念融入全区发展大局,通过打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两张发展牌,实现“智造业”极速迸发,进一步拓宽了绿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新路径。

  今年8月,绿园区双创基地正式挂牌成立,这个为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搭建的创新、对接、孵化平台,不断激发绿园区创新发展新活力。“我们公司的汽车服务机器人项目成功落户双创基地后,将在全市迅速打开市场。”长春克瑞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自信满满地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汽车服务行业也走向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人”的“R2P商业模式”。目前,该公司研发的汽车服务机器人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二期产品正在研发之中。

  在绿园区,智能机器人不仅涉足服务业,在工业领域也有着不俗表现。在绿园区西新工业集中区,由长春市施耐利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KUKA机器人已经投产。

  这一从德国引入的机器人技术产品,可快速完成点焊、弧焊、浇铸、装配、搬运、包装、注塑、激光加工、检测、水切割等自动化作业。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3亿元。而该公司研发的柔性机器人,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优化汽车生产工艺流程和汽车生产灵活性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集机器人企业技术培训、技术研发、组装生产、保养维修等业务于一体的新型制造业企业。

  为推动工业由“制造”向“智造”跨越,绿园区不断加大招商力度,吸引新材料、无人机、机器人等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在产业方面做到“无中生有”。日后,绿园区还将在西新工业集中区打造工业智能园区。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该区努力做到“有中生新”。除了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该区还围绕已落户企业进行转型升级,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今年,长春瑞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吉林大学开展校企合作,成功研发了数控叠板切割机器人和H型组对机机器人,两项成果预计2017年可实现批量生产,预估经济价值超过5000万元。此外,绿园区还将加强配套服务区建设,提升城区软环境实力,吸引更多智能企业入驻园区,逐步实现产城融合。

  绿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大背景下,绿园区明确提出推进制造业振兴工程。做强二产,加快形成千亿级工业规模,建设世界级轨道客车制造和清真产业基地,打造智能制造、新材料、互联网和大数据等3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超过30%,实现工业发展“多元化”新格局。(记者 王菁菁)

(责任编辑:唐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