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别让手机占用亲情时间 倡议每天关机几小时
春节别让手机占用亲情时间 倡议每天关机几小时
2014年央视春晚,王铮亮演唱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让多少人泪奔。在感慨时光易逝、青春易老的同时,人们也意识到了亲情的可贵。
而今天,当我们再问“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有一个答案是:时间都用来玩手机了。
故事
儿子手机不离手母亲留纸条写出心里话
44岁安女士是个生意人,在 长春 开了一家服装品牌折扣店。春节期间本是顾客多的时候,但她每天总是尽量早回家,因为儿子回来了。
8年前,安女士跟丈夫离婚了,她一个人带着儿子过。“从前我和儿子几乎无话不说。”安女士说,生活虽辛苦,但她觉得有这样的儿子足矣。
儿子今年上大二了,大学在北京。安女士说,儿子这次回来跟过去不一样了,“手机不离手啊,每天都玩到后半夜,白天到中午11点才起床。”即便平时两人一起在家,话也越来越少了。儿子刚在大学交了一个女朋友,安女士一直想问问,可每次儿子都只是“嗯嗯”的简单应付。
就在前几天的上午,安女士离开家时,给儿子留了一张字条,把这些天的心里话都跟他说了。“现在,儿子在我面前,尽量减少玩手机的时间了,我们后来也谈了一次,儿子也觉得我有些伤心了,就是不知道他是不是真正能摆脱‘手机控’。”安女士说。
子女忙着玩手机老父亲一人看照片伤心
39岁李先生也是一个“手机控”。因为玩手机,他们三兄妹们着实让老父亲伤了一把心。李先生是家里的老二,姐姐在沈阳,妹妹在北京。母亲五年前去世了,68岁的父亲在长春一个人生活。
去年中秋节,姐姐和妹妹都回来了,吃过晚饭,大家坐在客厅聊了一会天,就分别各自拿起了手机玩,“谁也注意到,父亲什么时候回了房间。”
等大家发现时,父亲正倚在床上,翻看过去的老照片,眼圈也红了。“那一瞬间,我们心里都酸酸的,真的觉得太对不起父亲。”说到这时,李先生有些哽咽了。李先生说,今年春节,姐姐和妹妹也都回来过年了,他们几个都商量好了,尽量少看手机,多陪父亲唠唠嗑,天气好就出去走走。
调查
最不希望子女上网玩手机
春节,你知道父母真的需要什么吗?昨日,新文化记者随机对50个家庭进行调查。
调查中,所有老人都希望子女回家过年。“只有和子女们聚在一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年。”接受调查的王大爷表示。
有近80%的父母表示,希望子女能陪他们一起买年货。
超过70%的父母最希望子女对自己问寒问暖。
最不希望子女做的事,排在第一位的是子女长时间玩手机或上网,比例达85%左右。排在第二位的是名义上回家过年,实则整天出去和朋友大吃大喝,回家倒头就睡,占70%左右。
再有,父母不希望子女在过年期间与家人或朋友吵架,影响相互之间的和气。
专家
感情只有沟通才能升华
吉林 大学心理学博士赵会华分析说,现代人对手机有一种依赖,不少人对手机产生了情感,甚至可以比作跟手机“恋爱”。实际上,这已经是一种瘾了,“不少人不看电视可以,不上网也可以,但没有手机却活不了。”
也有专家表示,过年聚会多了“低头族”,分主观与客观两类,客观的低头族就是对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介有过强的依赖性,而主观的低头,多源自一种焦虑。归根到底“低头族”是怯于交流与沟通的。
“手机控”会导致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而在节假日期间,因为注意力都在手机上而忽略了亲情的沟通,会冲淡亲情。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只有通过交流和沟通,才能得到升华。 ”赵会华表示,许多“手机控”也是不愿意看到父母伤心的,那么,应该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毕竟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
倡议
春节关机几小时好好过个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这是这两年网络最为流行的一句话。
手机虽然缩短了世界的距离,给我们带来了乐趣,却也放大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尤其是那些常年在外的儿女,是否认真地计算过,我们真正能够陪伴父母的日子,还有多少天?亲情需要温暖,温暖需要沟通,沟通并不一定靠手机,关键要用心。
在猴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发出倡议,今年春节,我们每天把手机关上几个小时,让自己摆脱“手机控”,真正“走心”地跟家人一起过节。
新文化记者 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