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生态牌 建设休闲旅游目的地——访双阳区区长唐铁生

12.04.2016  08:58

   打好生态牌  建设休闲旅游目的地

——访双阳区区长唐铁生

  本报记者  袁  达

  风景秀美、生态宜居,这是很多人对双阳的第一印象。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作为长春市的副中心,双阳将如何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必须把双阳的发展放在更大的格局、更宽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来谋划和推进,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双阳区区长唐铁生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双阳将抢抓机遇,加快打造洁净工业城、绿色宜居城、生态旅游城、都市农业先导区“三城一区”,建设“幸福双阳”。

  到双阳享受“慢生活

  旅游是双阳一张亮丽的名片。今年,双阳被国家列为中国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双阳的旅游注入了新的活力。双阳将实施主要景区景点串联工程,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全景双阳,并推动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发一批适应城市人群个性需求的四季旅游产品。“生态、温泉、冰雪及现代农业都是双阳旅游独特的产业优势,梅花鹿更是闻名全国的一大品牌。”在唐铁生看来,目前双阳梅花鹿产业的潜力和效应并未完全释放,“未来我们要从梅花鹿的养殖到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打造特色鲜明的双阳旅游名片。

  双阳区具有优势突出的生态环境。“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还是要突出生态。”唐铁生说,双阳正在以原有的吊水壶旅游景点为中心,规划打造中国神鹿川度假区,并利用资源优势以及现有的农家乐,打造双阳湖度假区。“我们将通过这些核心景区名片来吸引大众,让人们体验纯正的农业休闲游,享受慢生活。未来,到双阳过周末将成为新的时尚。

  以项目大建设支撑大发展

  “我们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撑。”谈起双阳的项目建设,唐铁生表示,将举全区之力加以推进,通过项目建设配置产业、调整结构、转变方式,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唐铁生介绍说,目前双阳已进入规模扩大、质量提升的阶段。去年,该区采取了有选择性的项目引进机制改革,不再是有商即招,而是以汽车零部件、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为主开展精准招商,为未来发展转型打基础。今年,双阳区将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大健康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对中德工业园、东南热电厂、奢岭乡村都市、奥特莱斯长春中央休闲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将切实加大扶持服务力度,推动项目建设,争取早日达产达效。“拿奥特莱斯这个项目来说,囊括了服装、餐饮、娱乐等吃喝玩乐多个项目。”唐铁生透露,预计该项目两年内便可完工,届时市民又有了一个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建设都市农业示范村

  今年,双阳将全面加快宜居城市建设步伐。结合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高标准完成镇域规划修编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编制城市公共交通、绿地系统、生态建设等专项规划,不断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用更加高效的投入推动城市建设,全年计划投资4.9亿元,实施37项城建重点工程,建立城管部门、街道社区和相关单位权责明确、有机衔接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要想打造‘幸福双阳’、提升百姓的满意度,增加收入最有效。”唐铁生介绍说,为提高农民收入,从今年起,双阳每个乡镇、街道都要打造一个都市农业示范村,让农民变身农业产业工人。同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机制体制创新、延伸农业产业链,合理调减玉米等普通粮食种植面积,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积极进入杂粮、蔬菜、苗木花卉、中草药、精品畜牧业等领域,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把精准培训与劳务输出相结合,重点培育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唐铁生

  基层心声

  我们将围绕打造“洁净工业城”的总体目标,立足自身产业基础,积极顺应“工业4.0”发展趋势,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中国制造2025”、推动工业稳增长的政策意见,全力完善装备制造产业园、医药健康产业园、绿色新型材料产业园、洁净工业区、文化休闲旅游区、现代服务区“三园三区”产业布局,加快推动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发展。

  在优化发展环境上,促进现有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不断创新投融资体制,全力破解建设资金短缺等问题,重点完成综合配套工程,全力保证生产要素供应,为企业生产经营创造最优条件。

  ——长春双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朴东山

  务实举措

  培育“四新”经济

  提升区域经济

  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新产业。立足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发展制高点,对接“中国制造2025”专项规划,引导装备制造企业走“品牌制胜”经营之路,打造提升“双阳制造”的产业带动力和品牌影响力;鼓励支持医药健康企业加强产品创新、规模扩大,加快打造长春地区大健康产业生产基地。

  ●应用新技术。坚持传统企业快转与新兴企业快增并重,加快推进啤酒、水泥、天然气等传统企业突破关键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切实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创新,对接市场需求;积极扶持大力纳米、卓达建材等新材料重点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深化科技研发,切实用新技术占领市场,用新技术带动新产能。

  ●培育新业态。加快培育洁净工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发展新业态,特别是大力发展养老健康、文化创意、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探索新模式。加快推进产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催生与市场经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责任编辑:王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