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创新 抓落实 谋发展 我市群众体育工作回眸及展望

04.01.2016  11:03

  2015年,我市群众体育工作紧紧围绕“三边工程”建设,抢抓机遇,以创新为引导,先行先试,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且取得一定的创新成果。重点完成了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健身器材和资金1500万元,本级投入资金650万元,实现城区健身路径社区全覆盖、乡镇健身设施配置率达到100%,60%的行政村配备了健身设施,完善了杏花村、儿童公园篮球场体育健身设施,打造了榆树市大岭镇体育特色强镇,使其成为长春市县(市)第一个实现村级文体广场全覆盖的乡镇。

  二是加大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发挥各级体育社团、俱乐部作用,举办了2015年全民健身运动会系列活动近2000项次。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围绕青少年、老年人、职工、农民、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七大人群”,在庙香山、净月潭、莲花山滑雪场以及各公园积极开展了万人免费冰雪行活动,组织开展了2015年吉林省暨长春市“全民上冰雪”活动、2015年长春市“全民健身大拜年”系列活动、2015年长春市中小学生雪地足球争霸赛、纪念毛主席“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题词63周年系列活动、2015“快乐篮球”公益培训活动等,圆满承办了无限极世界行走日、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全国第二套手拍鼓培训班、2015爱尔眼科杯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安利纽崔莱健康跑、吉林省暨长春市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全省社区体育对抗赛等大型活动等,组队参加了全国武术之乡比赛、吉林省第三节广场舞大赛、2015年吉林省大众高山大回转滑雪挑战赛、全省健身站点展示大会、全省足球、篮球、羽毛球、气排球等全民健身活动,并获得优异成绩,展示了我市群众体育成果。

  三是整合全市20个国民体质检测站和国民体质监测车资源,深入街道社区、乡镇行政村,免费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1.3万名城乡居民进行体质检测,并提供了运动健身处方,公布了《市民体质状

  况报告》。

  四是完成了“互联网+全民健身”系统软件升级和“低碳环保、绿色出行”软件开发工作,社区体育智能服务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是积极推进体育社团“1+”工程,完善市、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体育组织建设,完成了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桥牌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操舞协会换届工作。

  六是举办了长春市青少年冬令营、夏令营和公益篮球培训活动,青少年体育技能免费公益培训项目达到22项,近7万名学生从中受益,校外体育技能培训已经常态化。

  七是举办了15期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讲座,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近1300人次;组织全民健身志愿者参与各类健身活动1000余项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八是深化全民健身战略合作。与东北师范大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充分利用高校专业人力、物力资源,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2016年全市群众体育工作展望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市群体工作将在夯实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全面提升各项工作服务水平。

  1、适应城市扩容需求,重点推进双阳区、九台区健身设施全覆盖建设,完善城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安装健身路径100套,更新健身路径100套。

  2、在城市公园、广场规划建设足球、篮球、乒乓球广场、草坪门球场、滑冰场和健身步道等设施;加大老城区街道、社区健身器材配置比例,满足居民健身需求。

  3、年底前城区乡镇健身器材实现全覆盖,70%的行政村配有健身器材,进一步提升农村健身设施服务水平。

  4、改善公共体育场馆环境,完善服务功能,扩大对外开放,还体育公益于市民。

  5、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通过政府主导、部门承办、社会支持方式,办好2016年全民健身运动会;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2000余项次;举办青少年夏令营、冬令营、课后体育技能培训,创建国家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推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上球场活动,培养青少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推进“互联网+全民健身”,完善智慧体育——社区体育智能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社区体育智能服务移动终端全覆盖;推进体育社团“1+”工程,鼓励和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向法人化、规范化发展。

  7、按照不低于全市人口3‰的比例,开展市民体质监测服务,发布《2015年度市民体质状况报告》,与专业医疗单位联合探索科学健身指导和专业医疗服务创新结合。

  8、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建设,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讲座至少20期,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1500人,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五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