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鸣雨

19.04.2017  08:02

三个层面”“六大板块”“十大专项

用文化滋养城市 用城市涵养文脉

——访市文广新局党委书记、局长张鸣雨

  本报记者 朱 怡

  启动“喜阅——‘你选书,我采购’全民借阅行动计划”,建设“中心”+“节点”+“终端”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三个地铁图书馆……为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市文广新局在“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下,提出了“三六一○”工作方略:在文化战线等三个层面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文艺精品生产创作、公共文化服务等六大板块事业协调发展,重点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专项等十大文化建设专项。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文广新局局长张鸣雨表示,“‘三六一○’明确了我们的工作目标,即用文化滋养城市、用城市涵养文脉,持续提升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文化区域性服务能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繁荣,让文化成为发展的新动能、产业的升级版、城市的会客厅、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静态网点+流动载体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整个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阵地才能推动文化品牌建设,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张鸣雨表示,今年市文广新局将重点规划长春演艺中心、长春市文创产品交易中心暨非遗中心等一批能够满足城市功能和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文化设施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少儿馆与图书馆建设、长春博物馆策展开馆等项目,“这些项目和新区文化馆群、九台区文体中心、二道区文图两馆等各地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布局。”张鸣雨说,各式文化阵地构成了“中心”+“节点”+“终端”三位一体式公共文化服务网络,静态网点与流动载体相结合,将实现城乡全覆盖。

  出精品 重融合 让产品与产业双丰收

  “深度挖掘城市文化精神实质,歌颂城市发展成就,讴歌伟大复兴中国梦和长春梦,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艺术创作生产的意义所在。”张鸣雨表示,今年,在常规创作、演出的基础上,将重点实施艺术精品创作项目并组织优秀剧目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艺术精品创作将围绕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九大、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主题开展,打造反映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展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的优秀剧目。

  在说起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时,张鸣雨表示,“文化+”是当下流行而实用的发展理念,接下来,市文广新局将打好融合牌,将文化与农业、工业、旅游、会展等行业融合,强化文化引领作用,实现同步发展,让文化严丝合缝地融入市民生活。具体包括积极扶持东北风大剧院、长春刘老根大舞台、德云社吉林分社、红事会等旅游驻场演出,打造演艺集团舞台精品和演出季。支持猪八戒网吉林总部园区建设,发挥其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发展中的集聚、引领作用。做好长春市文化创意与科技研发等融合发展专业孵化器核准和管理工作,积极推动我市骨干重点文化产业企业做大做强。作为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我市将不断完善文化消费试点有关政策措施,加强文化供给侧改革,通过挖掘和盘活文化消费资源、拓展文化消费空间,努力形成文化消费新的增长点,以拉动我市经济增长。”

  梳理城市文脉 科学保护利用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成长历程,有效的保护与利用既能传承逝去的记忆,又能让历史在现代发挥应有的作用。”据张鸣雨介绍,我市正在修缮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与伪满洲国司法部旧址,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给大家呈现出还原度极高的历史建筑。除了加大警示文化文物保护修复力度,督导国保修缮工程开展外,还将深化伪满历史专题研究,开展警示文献研究,扩大警示文化外延,谋划警示文化纪录片、图书资料的制作、出版。同时,我市还计划打造博物馆精品旅游路线,加强长春文庙、长春德苑的内容建设和品质提升。

  走出去 引进来 提升本土文化竞争力

  “带着精品走出去,彰显城市魅力,再将各地精品引进来,开拓百姓视野。”在张鸣雨眼中,文化交流是一个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文化竞争力的平台,为此,今年,市文广新局策划了长—津剧场联盟、场馆建设、演艺交流等项目,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剧场演出、文艺院团交流互访、经验交流学习等方面的合作,加强城市对外文化交流。

  今年,我市文创企业还将首次集体亮相第12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借助文化产业展会平台展示长春文化企业特色品牌,推动文化产业交流,实现合作发展、互利共赢。同时,还将继续支持我市文艺院团和群众文化组织赴外演出交流,加大与周边国家的文化往来,赴莫斯科、圣彼得堡开展杂技演出活动。继续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满足观众不同层次的欣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