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眼中的旧城改造提升工程之打通城市微循环篇

25.11.2016  18:39

打通“毛细血管” 缓解交通压力

——市民眼中的旧城改造提升工程之打通城市微循环篇

改造提升后的商家牌匾整体协调却又各具特色,充满浓郁的商业文化气息。 张扬 摄

  如果把主要街道比作城市大动脉的话,那么高楼背后的一条条支路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它们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城市的运转秩序和市民的幸福指数。然而,一道道围墙、一处处违法建筑却时不时地阻断交通,打通“微循环”成为破解城市拥堵的一把钥匙。在旧城改造提升中,我市全力推进城市微循环工程,让支路分担主干路的交通流量,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提高了道路通行的速度。

   数据看成绩

  今年我市共拆除违法建筑17836处、136万平方米,是过去5年的总和。我市从改善城市大交通入手,逐步打开旧城区小区围墙,打通微循环,增加交通流量,最大限度地使“毛细血管”畅通起来。截至目前,共打开微循环道路253条、38944米。围墙打开后,对小区的道路、绿化、设施等进行全面升级,提高小区的承载能力;全市还打通多年未解决的卡脖路、断头路32条;按照创建公交都市的要求,增设港湾式停靠站16个。

   市民说变化

  王琳虹(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副教授):打通微循环 畅通“最后一公里

  “如果将城市的支路等比作‘毛细血管’,那么通过理顺、疏通这些‘微循环’,实现路网资源利用最大化,可让市民及周边居民受益良多,同时形成区域路网,分担主干路交通压力,缓解交通拥堵。城市的‘毛细血管’打通了,城市的主干道通畅了,这样居民出行会更加便利。”王琳虹认为,随着我市机动车的不断增加,市区道路交通压力也在急剧攀升。因主干路与支路交通流量不均而导致的交通拥堵现象日益显露出来,我市打通城市微循环后,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提高了道路通行的速度,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进一步畅通。打通城市微循环,不仅为市民出行带来便捷,同时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无形中也增加了市民的幸福感。

  付诚(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为政府决策高兴 让好事持续变好

  “政府在改善城市交通方面有很大的决心,也付出了努力,多年来百姓期盼的事情,通过旧城改造提升工程得以解决,是深得百姓喜欢的,身为市民,为政府这样的决策感到高兴。”付诚说,乱与治是多年存在的现象,以前有过疏通微循环的事,但是后来又反弹了,现在做下来了,“希望不要反弹,让好事持续变好;现在部分街路得到了改善,但改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发现新问题,主干道改造和‘毛细血管’改造统筹推进,才能有效解决百姓出行难。

  吴新生(市民巡视员):莫道朝辞城依旧 却话暮归满目新

  “街饰芳禾千条翠,楼着新装万巷春;莫道朝辞城依旧,却话暮归满目新!”说起我市的旧城改造提升工程,南关区居民、长春市市民巡视团成员吴新生用一首小诗抒发感慨。吴新生认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更新,长春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现代化建筑,同时,旧城区逐渐变得“碎片化”,老区的胡同很窄,微循环不畅,而长春这次旧城改造提升开始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更让人高兴的是,小区围墙打开后,还对小区的道路、绿化、设施等进行全面升级,‘三小’被拆了,还铺了柏油路,私建菜园也被拆掉了,听说开春还要进行统一的绿化,老百姓都盼着呢。”吴新生说。

  李明(出租车司机):车能跑起来了 收入也能增加

  “你说当‘的哥’的最怕啥?说心里话,最怕堵,车跑不起来,心里堵,还影响收入。现在打通城市微循环,提高了道路通行的速度,我们出租车司机就能多跑几趟,收入也能增加。”被评为“长春好人”的出租车司机李明对今年的旧城改造提升竖起大拇指,“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宜居,交通是否便捷是重要的参考因素之一,以前因为私搭乱建而狭窄的小路宽敞了,断头路也接上了,开车真的方便多了。”(记者 赵婉姝 袁迪 赵雪)

(责任编辑:唐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