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老师提醒 高考录取小心五种常用骗术

11.08.2015  12:19

正值高考录取阶段,有的考生接到并未报考的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这是怎么回事呢? 吉林 省教育考试院的于老师介绍。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很多不法分子行骗。新文化报记者10日采访了教育界资深人士,他列举了五种常用骗术。

骗术一:内部指标 点招名额

有些人说有内部指标、可进行“点招”,收取考生及家长大量的人情费和办事经费。

点评 :“点招”是不可能的,教育部有严格规定,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教育部门不得出台含有违规“点招”录取等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抵触的招生办法,对高校招生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要立即启动相关程序调查处理,依法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骗术二:混淆办学模式

混淆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自考和普通高考的区别,进行招生。

点评 :一些学校很有心机地起同样的校名,比如一些知名的大学。网站建设也是完全抄袭这些大学的网站,专业设置都是一模一样,而实际上压根就不是全日制教育。

骗术三:我是×大学招生代表

有家长和考生会接到这样的电话,“我是×大学的驻 长春 的招生代表,您可以不通过高考报名系统直接报考我们大学。”

点评: 普通高考招生不会以私人方式、招生机构作为中介的,凡是这样的,一定是骗人的。

骗术四:没报的学校发来录取通知书

这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骗术,压根就没报考过的学校发来录取通知书。

点评: 有些分数低的考生和家长经常会被这种手段骗了。高考录取有严格的录取程序,没报考的学校绝对不会被录取。

骗术五:预科班没有分数线

有些人利用家长的投机心理,编造出诸如预科班没有录取分数线这样的借口来骗取钱财。

点评 :预科班享受一些政策,可以在分数上有一定照顾,但是一定会有分数线的。

这位资深人士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提醒考生,“凡是说自己什么事儿都能办的人一定要小心”。另外,录取通知书下发之后,一定要到高考录取平台上,认真核对自己是否报考了这所学校,报考了哪些科系,别让假的录取通知书欺骗了。

  新文化记者 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