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描绘长春公共交通高起点发展蓝图

12.01.2015  10:36

轻轨凭借快速高效舒适的运输方式,为春城市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随着城市交通规划发展,轻轨将与地面公交、地下地铁形成三维立体交通网络。

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和快速公交线路的规划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成为市民首选。

   编者按 出门500米就有公交车站,市民可以选择乘坐公交、有轨电车、地铁出行;不出站即可换乘公交,不用跑来跑去;公交专用道覆盖更广,每逢主干道和重要十字路口都能优先通行……这是未来四年长春公共交通的一幅发展蓝图。

  9日,我市召开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动员大会。作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我市计划用四年时间(2015年-2018年),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地面公交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体系,打造具有寒地特征、长春特色的“公交都市”示范城。

   借力“公交都市”建设

  倡导“低碳环保”出行

  便捷的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生活舒适感的重要体现。长春此次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无疑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其倡导低碳环保出行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

  打造“公交都市”,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把城市发展和公共交通相结合来规划建设公交资源,让公交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当然,这个“公交”是一个大概念,它包括了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各种公共交通方式。说白了就是要把私家车“推出去”,把公交车“拉上来”,理顺公交与私家车之间的关系。

  如何实现“公交都市”的宏伟蓝图,并将“公交都市”的助推作用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给长春市民带来更为舒适和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培养市民“环保出行”的理念,这些都需要更多的心力和智慧。

  “公交都市”蓝图的实现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需要向公共交通发达的城市学习,学习其先进的管理理念、运营方式;需要向市民百姓学习,让城市居民参与“公交都市”的建设,充分征求他们的良好建议。

  “公交都市”蓝图的实现是一个宣传的过程:宣传环保出行,倡导低碳出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市民出行的环保意识。

  “公交都市”蓝图的实现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都市公交的建设必须结合本地具体交通状况、现实需求和经济发展形势,创造性地开展。

  “公交都市”的硬件建设固然重要,而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改变、出行理念的革新,则需要城市管理者花费更多的精力。

  “公交优先”夯实创建基础

  近年来,我市通过规划引领、政府推动、产业带动、企业运作的支撑机制,保障了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加大扶持力度

  促进“公交优先

  近几年,随着市政府区划调整,城区面积由1116平方公里增加到478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360万人。为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我市组织编制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定快速轨道交通线由8条线组成,线网总长度301公里。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长春市第一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和《长春市第二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经国家批准后已开始实施。为适应未来五年城区500万人口、100万辆机动车的发展需要,我市编制了《长春市城市交通发展规划》,对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枢纽场站建设等作出规划。此外还编制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确定公共交通结构、线网布局、场站布局、用地规模、建设计划等,为建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和土地配置模式提供依据。

  与此同时,我市出台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公交发展的扶持力度。7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免费乘车,学生半价乘车,市民持IC卡乘车享受9折优惠,儿童免费乘车标准由身高1.1米提高到1.2米。对城市公交骨干企业,市政府除每年给予政策性亏损补偿外,还在购置车辆、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对公交车减免购置税。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网络布局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轻轨3、4号线贯通换乘,地铁1、2号线陆续开工建设。为方便市民换乘,启动建设了长春站南广场综合换乘中心,开展了长春东、南综合客运枢纽前期工作;新建公交停车场3万平方米,新建公交候车亭654座,新建和改造集合式公交站牌794座;对16个公交与轻轨接驳站点进行了改造,50米内实现同台换乘。每年新增、更新公交车不少于500台,新辟、调整公交线路不少于10条。

   实施“六大工程

  改善服务环境

  我市投入3100万元,实施公交“暖车厢”工程。目前,城市公共汽电车已全部实现冬季保暖运营,车厢温度基本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

  实施公交畅达提速工程。目前已设立城市公交专用道29条,双向行车道距离约93公里。

  实施公交候车亭美化便民工程。新建的公交候车亭不仅造型美观、便民实用,还具有防风、挡雨、休息等功能。

  实施公交站牌亮化信息化工程。以人民大街等街路公交站牌信息化为试点,尝试利用公交站牌发布公交运行信息、天气预报信息、道路通行信息,发布火车站、客运站车次等信息,方便市民全面掌握出行信息。

  实施公交车“亮车厢”工程,要求所有在夜间行驶的公交车车厢全部亮起来,方便市民安全乘车。

  实施公交主题文化车厢工程。目前已建立“音乐车厢”“雷锋车厢”“国学车厢”“汽车文化车厢”等不同主题的文化车厢,形成“一车一主题”的特色。

   四年内60%机动化出行靠公交

  按照相关规划,建成“公交都市”后,在长春中心城区最多步行500米,就能到达公交车站;公交车距、车隔等信息,通过电子站牌可一目了然;干线公交车有专用通道,在十字路口优先通行;市民出行绿色化,短距离可步行,稍长距离可乘坐公交车出行……这些都是市民的真切愿望。

  为使上述愿景变为现实,未来几年,我市将采取多项措施,快速、强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

  以建设人民满意的“公交都市”为目标,以人民满意为原则,加快推进“公交都市”的创建;

  以打造国家“公交都市”寒地模式为主线,按照“双心、两翼、多组团”的空间布局战略,调整优化线网布局,完善城市公交基础设施;

  提升公交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交领域的应用;

  加快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建设,让公交车快起来……

  我市提出,全面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国家战略,深入实践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理念,以打造国家“公交都市”寒地模式为主线,按照我市“双心、两翼、多组团”的空间布局战略,调整优化线网布局,完善城市公交基础设施,提升公交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公交领域的应用,努力实现线网设计更优化、运力投放更科学、服务品质更优良、市民出行更便捷,全面建设综合、绿色、智慧、安全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到2018年,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地面公交为主体、出租汽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模式、一体化、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共交通体系,打造具有寒地特征、长春特色的“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据了解,目前,我市公交出行分担率为41.2%。根据《长春市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今年年末,全市公交出行分担率将提升至48%,到2016年达到52%,2017年达到56%,2018年超过60%。届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将是人们出行的首选方式。

  不仅如此,2018年还将实现的主要目标有:每万人拥有公交车16台,公共交通正点率超过95%,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超过10%,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

  2018年,按照交通运输部统一技术标准,我市将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跨省市互联互通;将建成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编制并实施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对大型建设项目实施交通影响评价。

   科学筹划 未来城市交通结构更合理

  公交车、出租车、有轨电车、地铁……记者在《长春市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中看到,即将向市民开放的公共交通工具还真不少。根据《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我市科学编制了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提高各规划之间的协调与衔接,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作用,确保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

  编制《长春市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确定全市交通运输发展目标,制定交通运输行动纲领、项目计划及保障措施。

  编制《长春市“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满足城市空间调整和市民出行需要,优化公交发展布局,强化项目支撑引领,形成结构科学合理、功能层次分明、衔接顺畅有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编制完善《长春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综合分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科学预测公交发展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编制《长春市城市出租汽车专项规划》,对我市出租汽车未来供求关系进行预测分析,重点对出租汽车运营场站进行规划布局,进一步提高出租汽车的服务水平和运营保障能力。

  编制《长春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提出慢行交通系统发展战略,推动慢行交通系统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逐步实现系统化、舒适化和有序化,引导市民形成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

  发展公交:

   建设宜居城必然选择

  目前,我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93万辆,私人小汽车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预计今年上半年将突破100万辆大关。私人小汽车保有量高、使用频率高,特别是通勤利用率高,占用了大量城市交通资源,使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不断加剧。

  国内外经验和实践证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必须倡导和培育绿色出行文化,不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减少人们对私家车的依赖,促进城市交通持续健康发展。而“公交都市”就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交通拥堵以及环境污染所采取的一项城市交通战略,目前已成为全球大都市的发展方向。东京、巴黎、伦敦、新加坡、香港、首尔、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是世界闻名的八大“公交都市”。

  有关研究表明,公共交通在高峰时段每人每公里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不到小汽车的20%,运送相同数量的乘客,公共交通与小汽车相比可节约能耗80%以上。因此,对长春来说,建设国家“公交都市”,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不仅是解决交通拥堵的良策,也是建设宜居城市、实现转型跨越的必然选择。

   打造六个公交工程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便捷公交

  构建综合换乘体系,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

  2015年至2018年,我市将建设综合交通换乘中心3处、客运换乘枢纽5处、公交运营场和一批公交首末站,基本形成城乡统筹、换乘便捷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体系,构建与客流需求相匹配、融合衔接、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场站布局。

   综合交通换乘中心

  2015年至2018年,我市将规划建设长春龙嘉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结合龙嘉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启动长春龙嘉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实现民航、铁路、公路、轨道、常规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

  建设现代化、高标准的长春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南广场工程,实现铁路、公路、轨道、公交、出租等多种交通方式的综合换乘。

  规划建设长春西站综合交通换乘中心北广场项目。完善长春西站综合换乘功能,实现高铁、公路客运与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之间的立体换乘。

   客运换乘枢纽

  规划启动东部、东北部、西南部等客运换乘枢纽项目。结合地铁1号线,重点启动建设南部客运枢纽项目,实现中心城区、新城区及周边组团客流的综合换乘。

  今年,我市将启动长春南综合客运枢纽项目前期工作,完成项目方案论证。将依托长伊公路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公交运营场站,完成项目方案设计。结合轨道交通线网工程,建设集车辆停放、运营调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净月潭公共交通枢纽,实现轨道交通与常规地面公交线路立体换乘,实现公交车夜间暖库停放。

   公交运营场

  2015年至2018年,我市将建设北亚泰大街、永春镇、兴隆山、南部新城等公交运营场站,总面积6万平方米以上,解决公交车停放、维修保养及司乘人员休息问题。

  今年,将建设南部新城公交运营场站,配建暖车库;启动北亚泰大街公交运营场项目,配建公交保养厂。

   公交首末站

  启动建设一批公交首末站。各城区、开发区根据区域公交线网需求,各建设公交首末站两处以上,满足温暖候车、车辆停保、运营调度、司乘人员休息等需求。

  配套建设一批公交首末站。凡是新建住宅区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须按照不低于小区建筑面积3%的占地规模配建公交首末站,具备条件的配建公交运营场。

  今年,我市将建设亮化式公交集合站牌、公交候车亭各50个。启动建设一批集运营调度、司乘人员休息等功能为一体的公交调度站。

   快速公交

  坚持公共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确保公交路权优先和信号优先,提高公交车运营效率,确保高峰时段公交车运营速度明显快于小汽车。

  “要缓解交通拥堵,必须让市民感受到乘坐公共交通比开私家车更快。”交通专家很早就提出这个观念,地铁成网后,私家车主将车子停在地铁站边换乘进城就是实例。从今年开始,我市将实施公交提速工程,通过轨道交通、公交客运走廊的打造,以及城市周边短途公路客运公交化的改造等,提升中心城区和重要路段的公交运行速度,形成快速公交通道体系,让公共交通真正快起来。

  据了解,2015年,早晚高峰时段,我市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速度将达到14.3km/h,2016年将达到15.0km/h,2017年将达到15.8km/h,2018年将达到16.6km/h以上。到2018年,公共交通正点率将达到95%以上。

   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89公里

  在现有轻轨3号线、4号线基础上,加快建设地铁1号线、2号线及延长线工程。至2018年,地铁1号线、2号线开通运营,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89公里。适时启动建设现代有轨电车,建设具有长春特色的有轨电车网络。

  今年,我市将完成地铁1号线工程所有车站和线路区间的土建结构,安装、调试部分设备;完成地铁2号线工程5个车站的主体结构,另9个车站的主体结构完成50%以上,完成部分线路区间土建工程;完成轻轨3号线东延线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开展征地拆迁;启动建设北湖线工程实验段。

   将建成“多层次公交

  很多市民反映,出门之后找公交站牌容易,可是从社区到站点这段路却走得很长,很难。

  为此,我市在创建“公交都市”中,将按照“减重复、增覆盖,疏拥堵、促循环,短接驳、消盲点”的思路,对常规公交线网布局进行优化。在中心城区优化调整公交线路,打造公交客运走廊;在净月、高新、汽车区等新区,开辟短接驳、微循环公交线路;在兴隆、富锋、合心等城市外围组团研究开辟定制公交、快线公交,满足市民多层次的出行需求。

  今年,将新辟、调整公交线路10条以上。依托“两横三纵”快速路,开设公交快线。针对净月、南部新城、高新、汽车区等区域存在的公交盲点,探索开设社区巴士。满足我市城区“潮汐式”客流和解决位置偏远大型企业通勤需要,探索在早晚客流高峰开设日勤车、定制公交等新型公交服务。

   城乡客运一体化

  结合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统筹城区周边各组团、乡镇的公共交通发展,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实施城市周边短途公路客运公交化改造,构建城乡公共交通统筹协调发展格局。推进城市周边区域路网建设。完善城市周边路网布局,建设城区农村公路1800公里,建立城区农村公路养护机制,逐步将公交线网向外围组团延伸,为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提供基础支撑。

  今年,城乡客运线路公交化运营比率将达到55%,2016年将达到65%,2017年将达到75%,2018年将达到85%以上。

   打造快速公交(BRT)

  到2018年,春城市民有望坐上BRT快速公交。今年,我市将组织专业机构进行调研论证,综合考量道路资源、市民出行需求和公交线网布局,提出建设BRT的可行性意见,适时启动BRT建设。

   快速公交(BRT)有多快?

  除了建设公交专用道可供其他公交车使用外,BRT快速公交将建设一段专属独立路段。大连的BRT快速公交就采用了70%路段全封闭的设计,通过铁栅栏将BRT行驶的道路与其他车辆行驶道路隔开,享受专属的信号标志,在全封闭路段中最高时速可达50公里,而一般公交车平均时速不到18公里。

   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200公里以上

  根据公交车运营的实际需求,在具备条件的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探索尝试对公交专用道进行彩化。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200公里以上。2015年,公交专用车道设置率将达到7%,2016年将达到8%,2017年将达到9%,2018年将达到10%以上。

  此外,我市还将推进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建设。结合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工程,在具备条件的主干道建设公交港湾式停靠站,进一步提升城市道路通行效率。

  重点路段公交先行

  在公交客流量较大且有条件的主干道、重要节点和轨道网络平交路口,进行公交优先通行信号配置,减少公交车辆在交叉路口的等候时间,提高准点率。依法严格管理公交专用道。增设固定和移动公交专用道监控设施,对违法侵占公交专用道、公交站点的社会车辆实行信息化、智能化监管,及时依法查处,确保专道专用。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在公交专用道上安装固定拍摄设施20处,在公交车上增加移动抓拍装置60套,将快速路下的公交专用道同步纳入到快速路智能管理系统中。

   舒适公交

  提升服务品质,加大惠民力度,增强公交吸引力。

   实施温暖公交工程

  具备条件的新建枢纽场站配建暖车库,尝试设置封闭式候车室,所有公共汽电车安装暖车设施,对扶手进行温暖处理,座椅配备温暖坐垫,实现“暖停车、暖乘车”。

  实施文明公交工程

  深入开展公交行业“争文明之星、创文明线路、树文明企业”系列活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公交文明服务创建机制。

  实施文化公交工程

  在骨干线路公交车上开展主题文化车厢建设工程,一车一主题、一车一风景,着力打造以“文明出行、文明服务”为主题的文明公交体系。

  今年,我市将在骨干线路200台公交车上布置主题文化车厢,重点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今年还将在10条公交线路车辆上实现免费无线网络覆盖。

   安全公交

  加快公交车辆更新,建立有效、常态的公交安全体系建设。

   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考试中心

  将建成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年考试能力达到7万人次的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场,加强从业人员资格的标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管理。据了解,该中心将于今年年底前投入使用。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完善安全标准体系,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加大安全投入,制定完善应对自然灾害、运营事故、暴恐和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的城市公共交通应急预案,并建立公交安全防范定期培训及演练制度。

   智能公交

  按照“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具体要求,加大交通智能化建设力度,整合全市交通信息资源,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行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

  结合长春南枢纽建设,同步启动交通运输指挥中心项目,实现公共交通、民航、铁路、水运、公路等各类运输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搭建指挥调度、行业监测、应急处置、数据管理、决策研究、信息发布等综合应用平台。该项目的选址和方案论证前期工作即将启动。

   城市公交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

  建成涵盖常规公交、轨道交通的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行业管理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效率与管理水平。今年也将启动建设公交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

   出租汽车信息化管理平台

  推进出租车信息管理系统示范试点工程,建立电召服务中心、监控指挥中心、行业数据资源中心和出租车客运调度管理信息平台。

   城市交通一卡通

  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吉林省试用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新技术标准的批复》(交函运〔2014〕51号)要求,整合公交集团、轨道集团乘车卡系统,推广应用“交通一卡通”,构建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统一结算和惠民利民体系。

   绿色公交

  通过加快公交车辆更新步伐,提高市民出行舒适性,加大绿色公交车辆投入比例,减少尾气排放,倡导绿色出行。

  我市加快车辆更新步伐,每年新增和更新公交车达400台以上,优先选择适应严寒气候条件的绿色能源公交车辆;重点在公交、出租等行业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配建相应的充电站和充电桩。至2018年,我市绿色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比率将达到80%以上。

   倡导慢行交通出行

  从今年开始,我市将把步行、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的出行方式来缓解交通拥堵现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相关链接

  公交都市

  “公交都市”理念是以城市交通引领城市发展,以高快速路引导产业布局,以快速公交走廊引导人居集聚。同时,采取全方位的公交优先政策,保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公交都市”的共同特点可概括为:具有高达60%及以上的公交分担率;以高快速路引导产业布局、以快速公交走廊引导人居集聚,以公交车站打造城市开发中心,实现交通引领城市发展;采取全方位的公交优先政策,保证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采取包括限制小汽车过快发展、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的需求管理措施。

  2012年,国家批准深圳、北京等15个城市为首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长春于2012年启动国家第二批“公交都市”创建申报工作,并于2013年11月成功入围。2014年11月15日,我市创建方案正式获批。

  BRT

  BRT是Bus Rapid Transit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快速公交系统”。它独有的运营模式,主要体现在拥有隔离的专用道。对于急速发展亟须提供大众运输服务的城市,BRT是轻轨或地铁之外的另一选择。

  与普通公交相比,BRT具有以下优点:速度快。BRT运行在专用车道空间上,可避免阻塞风险。BRT运营速度可达普通公交的1.5至2倍。运量大。BRT采用绞结式专用公交车辆,容量是普通公交车的2~3倍,运输能力与中运量的轨道交通(轻轨)相当。运行准点可靠。BRT配备智能化的车辆调度和信息服务中心,保障运行准点、可靠、安全。与轨道交通相比,BRT具有建设周期短,建设成本低的特点。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