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

09.03.2017  08:10

 

  2017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是我市实施“十三五”现代农业规划的重要一年。当前我市正处于农业改革的阵痛期、农业转型升级的换挡期、农民增收的困难期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期,农业农村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形势下,8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正常年景下,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00亿公斤的阶段性水平。确保农产品加工业和县域经济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确保农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的目标。这些目标将如何实现?如何推动长春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当好现代农业建设的“排头兵”?本报为您权威解读。

  调结构——

  特色产业全面开花

  今年,我市将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以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区域资源特色和产业基础,分区域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我市将适当调减籽粒玉米面积,扩大鲜食玉米和饲料玉米面积,恢复大豆面积,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旱改水”步伐,进一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突出发展园艺特产业。扩大蔬菜、水果、花卉苗木、食用菌、马铃薯、杂粮杂豆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打造猪、牛、鸡、乳、鹅、鹿、兔七条产业链。突出抓好皓月清真肉牛产业园区、双阳梅花鹿产业园区、农安畜产品加工业集中区和102国道畜产品加工产业带“三区一带”建设。推进食源性优质安全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提高畜牧生产标准化程度。探索生态养殖方式,抓好无抗养殖试点。

  ——推进生态渔业产业发展。推广节水减排、集约高效、种养结合、立体生态等标准化健康养殖模式,发展“净水渔业”,优化品种结构,促进渔业产业融合发展,建设一批规模大、起点高、效益好的示范基地,重点抓好新立城水库、石头口门水库等8个示范区建设。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培育好杨树、大果榛子等苗木繁育基地,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和林下经济,打造一批具有长春地域特色的旅游亮点和林业特色品牌。

  ——加快培育现代都市农业。加快打造长春环城现代都市农业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新兴业态,促进农业与加工业、互联网、会展业、旅游业相结合,鼓励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城市工商资本投资建设都市农业项目,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促转型——

  高标准打造“五大实验区

  去年,我市规划实施了“五大实验区”建设,即在榆树、农安、德惠平原区优势粮食生产区域,规划建设两个旱作农业主导型现代化大农业综合实验区,一个水田生产主导型现代化大农业综合实验区;在九台区规划建设特色园艺生产主导型的综合实验区;在环长春市周边规划现代都市农业实验区。

  今年,我市将探索以实验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把打造现代农业实验区作为全市现代农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实施重点突破,为全市现代农业建设树立样板和标杆。各县(市)区将整合资源要素和扶持政策,集中向 “五大实验区”优先摆放,同时利用好市现代农业发展引导资金,集中力量高标准打造。

  各实验区将突出特色和建设重点,确保按规划时序推进:

  ——在全市旱田乡镇落实玉米保护性耕作330万亩,开展水稻稻瘟病统防统治航化作业13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

  ——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高标准完成240万亩机械深松整地任务,建设全程农机化示范区100个(每个200公顷),全市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再提高2.5个百分点,达到83.5%。

  ——深入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建立农业大数据收集渠道和发布制度,统筹协调建立为农服务平台资源共享机制。

  ——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在榆树、农安开展秸秆堆沤还田技术试点。重点抓好100个、总规模为15万亩的秸秆全量还田保护性耕作示范点建设,玉米秸秆秋季深翻作业10万亩,扩大水田整地打浆作业面积,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

  ——实施松榆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等18个项目,启动小型水库防汛抗旱监控能力建设,解决45个贫困村的12.6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实施机场路风景林带提升工程,打造我市生态工程的“名牌”。完成农防林及残次林更新改造600公顷,完成林地清收造林4000公顷。

  ——建立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健全设施农业气象服务系统,为新型经营主体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打品牌——

  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

  去年,国家农业部、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我市“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称号,支持我市以市为单位先行开展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创建工作。今年,我市将把“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摆上突出位置,把着力点转到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上来。

  ■抓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我市将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根据发展水稻、园艺特产、畜产品、杂粮杂豆等系列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实际需要,分类建设20个重点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园区。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生产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确保我市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年内新增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60个,全市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超过400个。

  ■集中打造长春特色品牌

  鼓励和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创建,打造一批长春绿色有机农产品,抓好名优农产品品牌评选推介活动。办好第十六届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提高展会的外向度和影响力。

  ■大力开发农产品市场

  开展地域特色品牌的对外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采取发展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开设展销中心、配送中心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物流体系和线上线下营销网络,在天津、杭州、贵州、成都等省市建设“长春名优农产品销售中心”。

  上项目——

  实施“农业项目3年攻坚计划

  以投资拉动发展,靠项目实现转型,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我市今年将从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需求出发,瞄准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战略投资者,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

  今年,我市将组织实施“农业项目3年攻坚计划”。围绕“五大产业”设计包装项目,盯住国内外知名企业组织招商,引进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今年农业领域新建续建项目116个,总投资723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59亿元。组织和参与招商引资活动14项,引进资金100亿元以上,各县(市)区农业招商引资超过20亿元。

  我市将积极开展对外农业合作,形成区域间优势互补、互利互惠的经济合作关系。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对企业设备更新、自主研发、贷款担保和品牌创建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加速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计划实现2250亿元,增速保持在8%以上。

  我市今年还将突出抓好县域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各县(市)区将力争新开工建设两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并支持工商企业与农民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

  抓改革——

  集聚农村创新发展新动能

  按照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部署,我市将推进各项改革逐一落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破解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契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改革

  全市除城区列入“十三五”城市发展规划之外的所有村,年内全部完成确权登记颁证改革任务,为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打好基础。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落实《长春市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实施方案》,不断提高金融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支持力度。

  ■完善林业体制改革

  全面启动地方国有林场改革工作,按照省里要求完成改革任务。

  ■抓好粮食收储制度改革

  鼓励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指导农民安全储粮,及时发布价格信息,引导农民适时卖粮,防止出现卖粮难。

  ■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

  加大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力度,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进展,完成阶段性目标。

  保增收——

  持续推进农村民生改善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将因地制宜地研究探索破解途径和办法,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把国家农业综合补贴、玉米生产者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

  今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新增500个、家庭农场新增500户。服务和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比例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36.5%。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培训,年内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000人,继续抓好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并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今年,我市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资金投入,突出抓好省、市两级重点村建设,实施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支持计划,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第二届“最美乡村”评选活动,开展好美丽庭院、干净人家创建活动,整体提升我市新农村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