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结硕果 振兴东北再出发——绿园区建区二十周年综述
9月1日,绿园区迎来了20岁生日。这个年轻的城区有个大的生日心愿: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积聚起新动能,在春城西部跳动更强劲的创业创新脉搏。
实现这个心愿,绿园有底气——二十年风雨兼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成为绿园的精神印记。
二十年前,这里曾是长春西部最荒凉的土地,城乡接合部人烟稀少、百废待兴。一路走来,绿园经历了由行政区划调整带来的发展变局,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激活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踏实践行“民生无小事、一诺重千金”的政府责任,密切了党群、干群的血肉联系。今天的绿园,不仅成为贯通城市南北、厂房楼宇鳞次栉比的投资热土,更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实现这个心愿,绿园有实力——二十年创新创业,今天的绿园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铿锵脚步同频共振。
自2003年6月,绿园区建立第一个省级开发区——绿园经济开发区,以及陆续成立的西新工业集中区、皓月清真产业园区、西部新城开发区……
都为绿园经济发展带来了强劲动力,形成了轨道客车、汽车配套和农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与现代服务业互相拉动的产业格局。到2014年末,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8.2亿元,是建区时的28.3倍,年均增长18.2%;区属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10.4亿元,是建区时的31.6倍,年均增长18.8%;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8.4亿元,是建区时的45.6倍,年均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8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7299元,都比建区之初增长7倍以上;城区绿地面积达到1317公顷,绿化覆盖率由建区时的20%增加到44.6%;连续实施《幸福绿园行动计划》,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民生,百姓诉求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幸福指数逐年提升。
实现这个心愿,绿园有保障——二十年血肉相连、固本强基,绿园打造了坚实的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绿园区不断夯实从严治党的工作基石,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解放思想大讨论”“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特别是借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契机,矫治了一批顽瘴固疾,办成了一批惠民实事。全区基层党组织由340个发展到1287个,农村社区用房平均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80%的城市社区达到千米以上。形成“民生帮您办”等20余个服务品牌;创新“四点半小课堂”等63个便民利民特色服务项目;建立21个区域化党群活动中心;在全省率先研发党建及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综合管理平台。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呈现出心齐气顺、政通人和的生动局面。
实现这个心愿,绿园已经出发。绿园区委书记孙英利表示,站在新起点,绿园将继续抓发展、惠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继续开拓创新、深化改革,聚焦、聚神、聚力抓好各项改革任务,不断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继续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法治绿园,用法治理念引领经济建设,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继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扎实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承载着20年的光荣与梦想,绿园区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期待绿园人以蓬勃向上的朝气、先行一步的勇气、共克时艰的锐气,在“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不断磨练,最终锻造成一把助力长春在改革与发展中披荆斩棘、奋力前行的利剑。本报记者 王菁菁
(责任编辑:李咏达 )